第4部分(第3/4 頁)
節約糧食的問題,要十分抓緊,忙時多吃,閒時少吃,忙時吃幹,閒時半乾半稀,雜以番薯、青菜、蘿蔔、瓜豆、芋頭之類,此事一定要十分抓緊。
何家全經常帶著兄弟們在家裡翻箱倒櫃,尋找被母親藏起來的零錢,找到了就攥在手裡,帶著小弟弟們跑到大街上去買吃的,憑糧票購買的一個拳頭般大小的白麵饅頭是何家全童年世界裡最美味的點心。弟弟們吃完了東西,顯得歡天喜地;何家全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他還得盤算著怎麼向大人交代。
後來,何家全找到了一條生財之道,每次為家裡買油鹽醬醋的時候,都從中摳出一二分錢來,日積月累也可以換來一兩頓美食,打打牙祭。
這就是何家全最早受到的經濟學啟蒙。
童年的困頓,使何家全對財富有著更迫切的渴望。
“十年###”結束的時候,何家全還在讀小學,隨後發生了一連串的鉅變:高考恢復了,全國科學大會召開了,人們又記起了“學會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俗諺。
讀書、考大學、找一份好工作成了何家全這一代人的必由之路。
何家全的家在城西的工廠區,高大的煙囪終日冒出濃濃的黑煙,一天下來,人們的鼻孔裡都能摳出黑黑的煤灰。在濃煙的燻烤之下,城西的麻雀比城東的麻雀顏色都更黑一些。
這裡的居住環境擁擠不堪,常常是一家三代人擠在沒有衛浴設施的二十多平方米的平房裡。
社群環境差,受教育水平低,犯罪率也高。每次“嚴打”這裡都會有一大批工人子弟受到法律的嚴懲。
何家全拼命讀書的目的,也是懷著“鯉魚跳龍門”的夢想。
古代的知識分子對人生做過精闢的概括,所謂“一命二運三風水 四積陰德五讀書”。命是指一個人是否生在富貴人家,有的人是含著金湯匙出世的,命中富貴可以坐享其成,一世榮華。
命好還要運氣好,縱有萬貫家財如果行衰運也會一貧如洗,像《紅樓夢》裡的賈寶玉。
命不好可以用運氣補,叫花子都可以撿個金元寶,打工仔也可能中“六合彩”。
命運相濟還要看風水,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神秘的部分。
改變這一切,要靠自己“三更起,五更眠”的努力。所謂積陰德無非是積善行德,廣結善緣,做一個成功的“社會人”。
這一切中最重要的便是“讀書”——讀書的終極目的是“學成文武事,貨與帝王家”。而“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不過是讀書得到功名之後的自然報償。所以古人讀書讀得很苦:映雪囊螢,頭懸樑、錐刺股——實在是那目標太誘人了。
中學畢業後,何家全如願以償考上江南大學電子工程系,離開家鄉來到大上海深造。
何家全的四年大學讀得全情投入,寢室、教室、圖書館、實驗室四點一線,何家全在知識的海洋裡盡情地遨遊。
那時候,大學裡最流行的一個詞是“自我設計”,當何家全從書本上抬起頭規劃自己的未來時,才發現自己其實並沒有多少路可選擇。
同學們早已對未來做了形象的概括,只有四條路可走:
情多累美人(3)
一是走“紅道”,這裡的紅是又紅又專的紅。畢業後,去政府機關工作,成年累月夾著尾巴做人,謀個一官半職,再慢慢求“進步”,如能擠進第三梯隊什麼的,便有可能官越做越大,在中國這個官本位社會里就算是實現了自我價值。
二是走“黑道”,所謂黑道是指專心做學問,皓首窮經,苦心鑽研爭取在專業上有所突破,因為做學問要有一條道走到黑的決心和毅力,而博士帽也是黑的,所以稱之為黑道。
三是走“白道”,白是白專的白,一門心思千方百計找擔保,考下TOFFEL、GRE,聯絡外國大學的獎學金,爭取出國留學。之所以稱之為白道,還因為世界著名的大學都集中在歐美的白人國家。要走白道,就要使自己從裡到外變白,從思想深處拋棄自己的母語,要學會一口流利的英語,連思維方式也要西化,變成一個香蕉人:面板是黃的,心是白的。
第四條道路是“黃道”,黃是黃金的黃,使自己向金錢看齊,到外企去,到公司去,到最賺錢的地方去,千方百計使自己富起來。
一九八八年,何家全要大學畢業了。那年夏天,中國經濟改革走到了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高層決定闖一闖物價關,這一闖使物價飛漲,人民幣大幅度貶值,搶購風潮席捲全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