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第3/4 頁)
平腦補的故事,他當年在學校裡,不僅畫畫好看,攝影也有所涉獵,最重要的是會修電腦。女生宿舍進得比進網咖還勤,熟的連女生宿舍的舍管大媽“肉食恐龍”都不會攔他。
畢竟幾乎每天都有不同的姑娘將他領進公主樓,想不記住他也難吧。
看著苦惱的謝芸,趙承平覺得自己這個“電腦修得好,備胎做到老”的婦女之友,大概是這個時代裡最能看明白她心思的人,甚至比她自己都要更清楚。
不過現在可不是去做知心大哥哥的時候,該去羅家去跟進一下那個瓷罍的建模進度了。酒現在是沒有問題,如果裝酒的罈子出了問題,那也是尷尬。
他沒有去羅家大宅,而是直接去了羅家在鎮子外面的瓷窯,這幾天羅馨遠應該都在那裡。
遠遠地就看見瓷窯上因為高溫導致的空氣扭動,趙承平加快了腳步,還沒到近前,就聽見羅馨遠的聲音:“這批又燒壞了?”
趙承平心中“咯噔”一下,這“燒壞”,不會說的是自己預訂的那批貨吧?他趕到近前,羅馨遠正手中拿著一個罍型的白瓷器,與老燒窯工說著什麼。
聽見有腳步過來,羅馨遠抬頭,看見是趙承平,露出了羞愧之色:“趙兄,真是對不起,到現在也沒燒出樣品來。”
“為什麼?”趙承平接過那件白瓷器,發現瓷器形狀與設計的模樣略有不同,發生了變形,而且還不是往美了變,實在是很難交差。
如果是釉色發生了窯變,或是出現了金絲鐵絲的冰裂紋,那他簡直是求之不得的開心,但是目前這好像被小孩子捏壞了的泥巴罍,就算他巧舌如簧,也無法欺騙自己這是一種現代藝術的表現形式,如同抽象畫一樣的高貴而有逼格。
唯一的辦法就是找出問題出現的原因,然後處理掉。
趙承平在讀美院的時候,假期的時候曾經被老師帶去景德鎮學習過,也聽過那些老窯工說過一些瓷器瑕疵的成因。
他仔細看著那件白瓷罍扭曲的地方,又仔細看了一遍窯爐,在景德鎮一個月的學習期間,他運氣很好,同學們遇到了各種各樣奇怪的問題,他什麼事都沒遇到,太太平平的渡過了那一個月。
現在,他倒是希望在那一個月,天天都遇到稀奇古怪的錯誤,只有自己真正遇到了,才知道那是怎麼回事,才會有效率的去處理。
在年輕的時候,遇到的挫折未必是挫折,說不定是上天送來的禮物,暑假學習期間出什麼事都是可被原諒的,也會有許多人一起幫忙出主意想辦法。但是現在,他的時間不多了,這瓷器成功與否,關係到自己是否可以在趙家堂堂正正的立足,進而爭取到足夠的時間去完成紅葉凝霜。
房間裡放著一大盆雪白的瓷土,趙承平用手捏起一大塊,仔細搓了搓,明顯感覺土的手感不對,與他當初在景德鎮的時候用的完全不一樣,粉質的感覺較為強烈。
“這土是怎麼回事?!”趙承平擰著眉頭,如果原料有問題,那別的也沒什麼好追查的了。
那老窯工一臉的驚訝:“趙先生對瓷器製作也很有心得?對,我也覺得這土與平時所用的白瓷有所不同,但是在拉坯成型的時候,卻沒有任何問題。”
“你也覺得這土有問題?這土是哪來的?”趙承平盯著羅馨遠的眼睛。
羅馨遠放下瓷罍道:“我想把這單生意好好的做起來,以後我們兩家也可以多一些生意往來,知道你是賣給夷人的,所以專門從省城的夷人那裡高價買來了據說加了他們新配方的瓷土。”
“夷人?哪國人?中國人還要找夷人買瓷土?”趙承平奇怪地問道。
羅馨遠拿起一小塊白瓷泥,有意無意的在手上捏著:“魏源說過,師夷長技以制夷,現在大清早就亡了,我們也該開眼看看世界了,有好的就學,並不是什麼鄭的事情。”
沒想到他竟然有這樣的胸襟和眼光,趙承平對他倒有幾分另眼相看了。
“那個夷人,是英吉利人。”羅馨遠說道。
趙承平腦中如電光火石一般,那些詞彙如閃電般的在他腦中閃過“英吉利人”“瓷粉”“粉質很強”。
難道是……骨瓷?(未完待續。)
第二十六章
瓷器是中國人千百年來流傳的驕傲,但是,英國人卻在高嶺土白瓷之上又拓寬了思路,放飛了自我,往瓷土裡又摻入了大約百分之四十的牛骨粉,誕生了異端——骨瓷。
而它的存在,其實只是一次不太成功的仿製,兩千多年前中國就往歐洲出口陶瓷,看著大把大把鈔票往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