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3 頁)
,因為競爭的過程會把分散的資訊聚攏和揭示出來。
形成競爭市場的最可靠的辦法是讓新的企業加入進來。如果市場上存在著一個壟斷者,那麼它會要求很高的價格,賺取超乎尋常的高利潤——比經濟體中普遍存在的利潤水平要高得多。這樣的超額利潤會把新的公司吸引到這一行業中來,那也就意味著,現在壟斷者將面臨競爭,使價格下降。可以說,壟斷中蘊涵著自我毀滅的種子。
然而,有時會出現妨礙新公司進入的障礙,從而阻止競爭的發生。在某些行業中,大公司具有的優勢過大,它可以完全制約在正常情況下帶來競爭的市場力量。例如,有的企業擁有專利權的保護,有的公司完全控制了原材料的供應或者產品的分銷渠道。有的企業很長時期以來一直從產業進入的壁壘中受益,這種情況固然比較少見,但人們卻並不陌生。在這樣的行業中,壟斷及其帶來的高昂價格和低劣質量依然會延續。
第六章 最佳競價者勝出(7)
政府也在設定這種產業壁壘方面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很多時候,政府本身就是阻止新公司成立的罪人。企業家們必須申請工商執照,必須保證自己的公司名稱是獨一無二的,還要提供企業的啟動資金的證據,接下來,他們還必須向稅務及勞動部門備案。在奧地利,成立一所新公司需要花費企業家們大約半年的時間,以及12000美元的行政費用。在墨西哥,這需要超過4個月的時間,以及大約2500美元的費用。在埃及和玻利維亞,透過官方的註冊程式所需要花費的成本加起來超過了該國人均國民收入水平的2倍。
這樣嚴格的政府限制將在全國市場上造成巨大的摩擦,阻撓競爭的發生。某些核准、規範從原則上說是有正當理由的。例如,公司應該報稅,也必須保證安全生產,不會汙染環境。加拿大的經驗就表明,完成這種核准並不見得必然會損害經濟,在那裡,一個企業家只需要花上兩天時間、300美元的費用,就可以得到官方的批准。表面上,限制企業家們創業活動的原因是為了保護消費者,使他們免受不道德的公司和假冒偽劣商品的坑害。但這種煩瑣的註冊要求的實際效果卻是減少了競爭,增加了消費者需要支付的價格。通常來說,那些老牌企業會比新的競爭者擁有更多的既得利益,因此,他們會積極進行政治遊說,用政府的管制來保護自己的利益。。tenluo
當然,給新公司的進入設立障礙的人並不是只有政府。在某些行業裡,還存在產業進入的天然屏障。例如,有的產業存在“規模經濟”效應,產品的單位成本會隨著產量的增加而迅速下降,這有時會使新來的競爭者難以找到立足之地。老牌企業已經擁有的絕對規模構成了巨大的障礙。在這樣的行業裡,我們需要政府的干預來發揮保護競爭的作用。絕大多數成功的市場經濟體都制定有反壟斷法,並設立了相應的監管機構。法律會禁止公司之間的相互串謀,防止他們把價格抬高到壟斷水平,保護購買方的利益。法律還會監督企業的兼併和收購,以保證不會有哪家公司透過資本市場來佔據絕對統治地位,或者用自己的經濟實力嚇跑其他的潛在競爭者。
2000年4月,法官判決微軟公司違反了美國的反壟斷法(2001年7月的上訴裁定也維持了原判)。微軟公司在計算機作業系統市場形成了壟斷,阻止了網景(Netscape)等其他作業系統平臺形成替代品。法官托馬斯·傑克遜認為,“微軟公司蓄意打擊企業家們在計算機作業系統市場上引入競爭的努力,壓制了市場競爭的規模。”
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就曾經歷了和微軟公司相似的命運,它被法庭強令停止壟斷。以前,電話行業的壟斷有冠冕堂皇的理由:鋪設一個電話網需要支付高昂的成本,這意味著競爭將帶來重複建設的浪費。然而,到20世紀80年代初以後,新技術的發展表明,長途電話服務不一定要求唯一的供應商。但在當時,美國電話電報公司還是一個極其強大的老牌公司,單憑市場的力量不可能引入新的競爭者。結束電話行業的壟斷需要政府採取行動,而那樣的措施在當時備受爭議。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支持者們說:“事情好好的,根本沒有修改的必要。”但事後的結果表明,政府的干預是正確的,隨著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分拆,創新的速度加快了,長途電話的價格也大大降低。
競爭是可以被釋放出來的。在劇本《櫻桃園》(TheCherryOrchard)中,契訶夫就描述了贏得競爭勝利的喜悅。一個破產的沒落貴族的地產(“櫻桃園”)被拍賣,出身卑微的商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