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烈的談話,或者一場友好的網球賽。
。§虹§橋書§吧§
第7節:經濟學的思維方式(5)
另一項針對經濟學的思維方式的指控是說它有親市場傾向。這類批評讓大家注意到了經濟學理論的一個真正的、明顯的特徵,但這個特徵也許完全不像它表面看起來的那個樣子。經濟學理論源於對市場和複雜交易過程的研究,多少年來,經濟學家已經很清楚哪些條件會對交易成功與否產生影響。經濟學家被指責有親市場的偏見,這也許更應該看成是他們對某些社會制度和遊戲規則的偏好,這些制度和規則能使人們在互相交換的過程中獲益更多,能使生產效率更高,總之,所有參與者都能從中獲益。
1。9 偏見還是結論?
上面說到的那些真的是偏見或者成見嗎?我們為什麼不能稱其為信念(或者乾脆就稱其為結論)呢?經濟學家透過觀察稀缺性、選擇、權衡及其結果來解釋社會現象,不正是因為這些能幫助我們理解社會現象嗎?物理學家說,能量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難道我們能說這是一種偏見嗎?生物學家假設DNA分子控制機體發育,難道我們能說這是一種偏見嗎?*
我們現在提出的問題很重要,而且很有意思*。但是我們不能繼續進行深入的探討,否則這個導論章節就會長得讓人無法忍受。對我們三位作者來說,對任何種類的知識的探索都必然是從求知者一方的某種約定或信念開始的,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我們不可能帶著一個完全開放的頭腦去接觸世界,因為我們不是昨天剛剛出生的。無論如何,完全開放的頭腦意味著完全空白的頭腦,什麼也學不到。任何討論、探尋,甚至每一次觀察都根植於信念,並從中生長出來。我們必須從某一個地方開始,頭腦中也必然有一些現成的東西。即便是經濟學家,也得面對有限的資源進行選擇和權衡。我們首先要知道自己在哪裡,然後根據我們對真實性、重要性、有用性或啟發性的信念往前走。當然,我們的判斷可能是錯的。的確,我們在某種程度上總是錯的,因為每個〃正確〃的陳述都必然遺漏或忽略大量正確資訊。最詳細的地圖也是對現實的簡化。
有些人建議用避開理論的方法來避免這種風險,對此我們不敢苟同。經濟學是關於選擇及其無意後果的理論。有些人嘲笑〃空想的理論〃,更願意依靠常識和日常經驗,這些人常常成為極端模糊和籠統的假設的犧牲品。常識可能會讓人相信,抽大麻會導致將來吸食烈性的毒品,因為烈性毒品吸食者往往是從抽大麻開始的。然而,很多抽大麻的人從前都喝牛奶,那麼是不是能推論出喝牛奶會導致抽大麻呢?即使牛奶含有大量能導致上癮的L…色氨酸(火雞裡也含有同樣的氨基酸),這樣的〃事實〃本身也肯定不能證明某一事實是另一事實的原因。再想一想所謂的〃超級盃賽效應〃。財經記者經常報道在超級盃賽期間的一個有趣的事實:當國家聯盟的球隊贏得超級盃時,那一年道瓊斯工業指數的表現就好,而當美國聯盟的球隊獲勝時,道瓊斯指數表現就差。直到1998年國家聯盟的一支球隊捧杯時,上面的結論一直有效。據說現在這個結論八成有效。有什麼效呢?國家聯盟獲勝後道瓊斯指數好,國家聯盟失敗後道瓊斯指數差,這一事實並沒有給我們提供關於金融市場和道瓊斯指數的深入見解。超級盃賽的結果並不一定會引起(或〃導致〃)股價的上漲或下跌。如果你僅憑事實之間的關聯和統計相關性就認為其間存在某種因果關係,就會淪為這種極其平常而又完全錯誤的推理的犧牲品。事實上,這可能只不過是個巧合。
1。10 沒有理論就是糟糕的理論
這一點很簡單,但很重要。我們能觀察事實,但必須用理論來解釋其原因。要用因果理論把相關事實和不相關的事實區分開來(這樣,儘管多數抽大麻的人以前的確喝牛奶,喝牛奶也未必就是與解釋抽大麻相關的事實;類似地,超級盃賽可能也和華爾街那些人沒有關係)。實際上,在我們對世界的觀察當中充滿了理論,我們才能從紛亂擾攘的世界中發現意義。事實上,我們觀察的只是我們所〃知道〃的一小部分,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其餘部分我們用所持的各式理論補足:狹窄的或寬泛的,模糊的或精確的,普適的或特殊的,經過縝密推理的或只是含混認知的,經過仔細檢驗的或未經仔細檢驗的。
當學生們發現經濟學理論令人困惑且冗長乏味時,我們越來越覺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經濟學家想教給他們的東西太多。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疑慮,我們才寫了這本教材。本書寫作的宗旨很明確,就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