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4 頁)
別是那古玉所做的鈴鐺,古玉本身就是日月精華所凝,天生就有那驅邪避魔的作用,雕刻出的鈴鐺自然更是不同凡響。我見這玉鈴雅緻、古樸,突然想起北京城中一件關於鈴鐺若出的事,遂不顧那形勢危機,當時便講給那MISS楊聽。
據說在北京的朝陽門內大街東段路,是一個被稱作“北京四大神秘地點”的地方。在朝陽門內大街東段路北,有一棟廢棄了很久的民國時期仿西洋的三層小樓,據說當年有一國民黨軍官的姨太在此上吊,以後就住一個死一個,住一對死一雙,文革以後再無人問津,至今陰森的在那立著,夏天一過,可感涼氣逼人。
而在朝陽門內大街東段路以南,有一機關辦公樓。門口有倆石獅。一雌一雄,當中雄師半夜出去伏魔,結果將胸前鈴鐺不慎丟失,自此,雌獅大怒,將小獅壓於爪下。現在去依然可以看到雄師的鈴鐺似被人取走,有好象掉在了哪裡,根本就看不出來是人為的或是其他手段造成,因為石獅在雕刻的時候根本就是渾然一體,不可能將鈴鐺單獨成型。
就說這朝陽門內大街東段路一直詭奇異事不斷,其實就是因為這石獅子丟了鈴鐺,無法再次施展神威,故而失了那祥瑞之氣,才導致這些邪魔歪道橫行。
就說這中國本來沒有獅子,這獅子本是西汗時候從那西域國中進貢來的。在印度梵語中,獅子叫僧伽彼,即眾僧的意思。獅子作為佛祖釋迦牟尼的象徵動物,在佛經《涅盤經》和《大智度論》中均有描述,大家都知道唐僧(玄奘)歷盡坎坷到西天(印度)取經。其實,在唐僧之前,已有許多人到過印度,印度也有梵僧多名來到中國。透過佛教的傳播,把印度的風物、文化、藝術等就傳入了中國。獅子產於印度,印度的宗教離不開動物,這樣,獅子的形象就融入中國的宗教、文化、民俗等之中。
我國最早有文獻記載石獅子的是《後漢書》,該書記載東漢有石獸,刻有“辟邪”字樣。“辟邪”是梵語音譯,譯意為大獅子。
據《漢書》記載,獅子傳入中國是在漢代,自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後,西域諸國作為珍貴貢品輸入到我國,也有認為隨佛教而傳入。其名根據獅子梵文第一音“師”來稱呼,加“犭”旁表示獸類,成為“獅”。獅子是百獸之王,民間擺放石獅有辟邪、吉利的意頭。
這獅子本是瑞獸,民間傳說主要有三大用處:一是護衛死者,立於墓前,往往那墓穴之中就會安置二隻石獅子,在地下驅除不祥之氣。二是驅災辟邪,預卜洪災。在民俗傳說中,說獅子有預卜災害的功能。說如遇有洪水氾濫或陸地沉沒等自然災害,石獅子的眼睛就會變成紅色或流血,這是徵兆災害就要來臨了,人們可以採取應急避難。三是宗教場所作為護法神獅子,佛教傳說釋迦牟尼佛剛誕生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獅子吼”。《燈下錄》雲:佛祖釋迦牟尼降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獅子吼曰:“天上地下,惟我獨尊”。所以佛教稈將獅子視為莊嚴吉祥的神靈之獸而倍加崇拜。以後就把佛家說法音聲震動世界、群獸懾服稱之為“獅子吼”。
可是這古墓中,這兩隻黑玉雕成之物看起來猙獰、邪惡,絕對不是那那鎮壓邪惡的獅子,卻又是什麼呢?
我見這黑獸一隻有著雙角,一隻長著長長的獨角,後面還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兩隻異獸面目猙獰,好似那兇鬼、羅煞一般用那幽幽的綠眼惡狠狠的瞪著我們。
MISS楊仔細的看著這異獸,突然說:“老胡,你看看旁邊那只是不是長了一條短小的尾巴?”
我不知道MISS楊為什麼這樣說,可是還是俯下身看了看,說道:“旁邊那一隻的身下確實有條短小的尾巴。”
MISS楊點點頭,說道:“我曾經在書上見到過此物,此物叫做”貔貅,音讀“皮休”,是龍的第九子。貔貅是一種兇猛瑞獸。在南方,一般人是喜歡稱這種瑞獸為‘貔貅‘,而在北方則稱為‘辟邪‘。據史料記載,商朝末期,姜子牙助武王伐紂時,有一次行軍途中曾見到一隻貔貅,但當時無人認識,姜子牙覺得它長相兇猛,就將它收為自己的坐騎,帶著它打了很多勝仗,後來武王十分高興,就把這貔貅封一個官,官號為“雲”,當時姜子牙發現貔貅每天吃很多的肉食。但從來都不大小便,它唯一的排洩系統是從皮毛中分泌出來,並且汗液奇香無比,遠處的動物聞到香味後自動跑來爭食,反被它吃掉。後人因貔貅只吃不拉。只進不出,便將它當作聚財的神獸而加以貢奉。”
經MISS楊這樣一說,我也想起來了。在漢書“西域傳”上有一段記載:“烏戈山離國有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