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1/4 頁)
他們其實不必“驚”,趙主父經過此番察看,親眼目睹秦國的強盛,秦王的氣勢,徹底打消了跟如此大國交鋒的念頭。反過來決定對秦國採取合作的態度,而且不光要同秦國聯手,中原那個許久不受重視的宋國,主父也決意拉攏,他派樓緩到秦國作丞相,又派一個叫仇郝的人去宋國當相國。
仇郝暫時無關大局,樓緩要來秦國可是在奪薛公的權。
《史記·趙世家》把樓緩入秦的時間說成是趙武靈王二十年,也就是公元前306年,但同一部書裡的《秦紀》卻這樣記載:“薛文以金受免,樓緩為丞相。”這裡的“薛文”就是薛公田文的意思,因為此句的前文有“孟嘗君薛文來相”的文字。由此可見,是在薛公被免職以後,也就是公元前298年,樓緩才當了秦丞相。
至於那個“金受”,後世人推測是“金投”兩字的書寫錯誤。這個金投乃是趙國的一位官員,從《戰國策·東周策》的記述看,他是個親秦派人士。那位東周公子周最曾指責他讓趙國倚仗秦國跟齊國對抗,如果失敗,趙國將大傷元氣,不得不依附秦國,即便成功,天下也將是秦國稱霸,趙國連同金投自己都會很危險,“是何計之道也”,算什麼高招。
周最這話可能是日後才說出來的,那時的金投都未必聽得進去,此刻他就更是積極地為聯秦抗齊奔走。趙主父看來是先派他前去秦國遊說,最終說動了秦昭王,應該還有主政的魏冉,罷免了薛公的職務。
但是“金受”的“金”難道不可以是指黃金或錢財,若是這樣,“以金受免”的意思就是秦王付給薛公一筆賠償費,使薛公接受了被解僱的現實。
這種解釋不能成立,因為如果是那樣,接下來的事情可能就不會發生了。
在人生地不熟的秦國官場失意,對薛公來說本不算什麼,他完全可以回到齊國,照樣還能呼風喚雨。可他萬沒想到,自己不但沒能回家去,反倒突然被秦昭王抓起來,扔進了囚牢,而且“欲殺之”。
秦王捉拿薛公的原因是,早就有人對他說:“孟嘗君賢而又齊族也,今相秦必先齊而後秦,秦其危矣。”
用薛公這樣一個精明的齊國宗室子弟當秦相,不偏袒齊國,危害秦國才怪。
秦昭王在聽這些話的當時,並沒有對薛公採取行動,想來是覺得還有必要保持跟齊國的和平。等到正在興起的趙國前來投靠,爭奪霸權有了幫手,自認為不需要再敷衍齊國,薛公可以一腳踢開的時候,他便立即翻臉不認人。這一切都是輕而易舉的事,他何必還要花錢裝樣子。
倒黴的薛公坐在牢房裡,沒有了錦衣玉食的侍侯。這個時候的他,跟普通的囚徒沒什麼不同,心裡想的都是,怎麼才能活著出去。
不過權貴終歸是權貴,有著平常人不具備的優越條件。薛公豢養的那些門客這時緊急行動起來,為主人也替他們自己尋找一條生路。
薛公也在認真思量逃生的辦法。
他很快想到了一個女人,這女人就是秦昭王的那位“幸姬”'1'
二。幸運降臨的方式總那麼出人意料。
秦昭王一定非常寵愛“幸姬”,以致連宮室外面的人都知道此女子對君王有相當的影響力。在秦國呆了一年的薛公也不會不瞭解這個情況,現在落難的他發現,面前只有一條路,那就是跟“幸姬”搭上關係,靠這個女人,給自己爭取生存的機會。
或許是利用探監的時刻,也可能是買通獄卒傳出了指示,薛公命令門客們向“幸姬”女士發起公關活動。
不知道薛公的門客是怎樣打通關節,見到深居後宮的“幸姬”的,但肯定離不了金錢鋪路。
“幸姬”本人倒沒管門客們要錢,可這決不等於她願意助人為樂,聰明的小女子要的是另一樣東西。而在門客們看來,與這件東西相比,他們倒寧願再給她更多的金錢。
當時看著薛公的門客,“幸姬”只說了一句話:“妾願得君狐白裘。”
話講得彬彬有禮,實際卻是獅子大開口。狐白裘可是千金難得的*,薛公手中大概也只有一件,又已經獻給了秦王,哪裡還能再找得到這種寶貝。
多數門客那時心裡一定在說,薛公完了。
可有一個人卻不這麼想,他便是那個狗盜之徒。不就是一件狐白裘嗎?包在老子身上!
狗盜不是在說瘋話,他當然不能搞來第二件狐白裘,但他知道現有的這件狐白裘放在哪裡。要想救出薛公,只能打它的主意。
秦國人自然不會傻到把吃到嘴裡的美食再吐出來,要拿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