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頁)
直的大臣就紛紛求退。俗話說,撒尿也離你三條田埂。不當官,回老家總可以吧。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七月,兵部尚書金獻民致仕;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五月,刑部尚書趙鑑致仕;同年十一月,大學士費弘要求致仕,未準;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二月,大學士費弘、石珤同時致仕;同年三月,戶部尚書秦金致仕,兵部尚書王時中託病回鄉;同年六月,提督兩廣軍務的姚鏌請求致仕獲准;同年八月,南京吏部尚書朱希周請求致仕,獲准。
正直大臣開溜,張璁之流像明星似的竄升了。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十月,張璁被擢升為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預機務,也就是進入了權力中心的內閣。桂萼提升為刑部尚書。
兄終弟及,嘉靖接了正德的皇位,但這一對難兄難弟,都置民生於不顧,肆意胡為。比起正德對天下的危害,嘉靖有過之而無不及。
張璁、桂萼神清氣爽,針對朝中反對派連連出手,施以打擊。
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三月,桂萼出重拳指向科道官。科指的是六科,即吏、戶、禮、兵、刑、工科的給事中,這六科直接隸屬於皇帝,屬於言官的性質,官職雖低(給事中、左右給事中只為副七品),權力很大,有權直接向皇帝報告,彈劾官員,參與官員的選拔,皇帝的御前會議,審理有罪官員,甚至有權封還皇帝的詔書,凡科道官認為皇帝旨意不妥,可拒絕執行。道指的是全國十三道監察御史,分管十三個道(省)的稽查工作,也屬言官範疇。科道官利用自己的優勢,不斷彈劾張璁、桂萼,桂萼之流恨之入骨。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五月,桂萼上書稱,原首輔楊廷和廣植私黨。雖伏門事件斥逐多人,但遺奸猶在,奏請皇上恩准,仿效憲宗初年舉措,令科道官互相揭發!面對面也好,背靠背也罷,不相互揭發就是不忠。桂萼引憲宗初年事,純屬無稽之談,目的是為進一步驅逐言官。是非不分的嘉靖立即恩准,而且下達比例,按比例淘汰。由此,十三道在已驅逐十名的基礎上,又淘汰四名;六科在已驅逐四人的前提下,又淘汰四人。由上海知縣提上來的御史鄭洛書,也只能捲鋪蓋走人。
大明名相徐階傳 第三部分(2)
同年十月,張璁出拳。張璁被拜為翰林學士時,翰林院集體請辭,“恥與同列”。為報這一箭之仇,張璁借嘉靖不滿意侍讀學士汪佃對《洪範》一書的講解之機,把汪佃調走,繼而請旨把侍講、侍讀、編撰、編修外調地方,翰林院又淘汰了二十二位官員,張璁使“翰林為空”。在此當口,徐階來了。
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朝中官職空額太多,時任華亭縣令的聶豹,被任命為御史,已然進京。他經常與徐階互通訊息。徐階知京中亂象依舊,便有些猶豫,進京事藉故拖了三個月,於該年十二月才很不情願地動身赴京。顧夫人深恐兒子在京無人照料,兼以夫妻分居也不利於自己抱孫子,便把徐階找到中堂,對徐階說:“吾兒此去乏人照料,為孃的意思是,吾兒把可久也帶去京城吧,好讓為娘早些抱上孫子。”徐階本想攜妻上任,又怕高堂乏人照料,見母親這麼說,當然樂意。“只是……”未待徐階說完,顧夫人說:“你二弟、三弟已能照料家中,吾兒儘管放心與可久去往京師。”
徐階回房,將母親的意思告訴可久,可久那高興勁是畫(話)也畫(話)不出來。於是二十四歲的徐階,攜二十二歲的妻子,到祖父、父親墓上拜辭以後,聯袂赴京。徐階到吏部報到後,就去翰林院上任了。
徐階走進翰林院,發現變化太大,熟面孔不見了,新面孔不少,有歐陽德、金璐、張褒、韓祁芬。因為他與歐陽德都崇尚陽*學,雙方有共同語言,不多幾天,二人便成了莫逆之交。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十一月,北京發生地震。這一年在地震造成的恐慌中落下帷幕。
徐階此番上任,較之前三年,順心多了。官邸有了女主人,一切都變了樣。窗明几淨,一塵不染,陳設井然有序。一日三餐,葷素搭配,頗合口味。尤其是小小的庭園,種上了花草,書房、臥室擺上了盆景。一切都是那麼的溫馨。
只是新年伊始的朝廷,依然亂象叢生。每與可久話及,可久總是俏語寬慰。一天晚餐後,徐階鐵青著臉一言不發,可久情知又發生了不愉快的事。原來張璁、桂萼當上了太子太保,嘉靖是越發的寵信他們了。
話說新年上朝,皇極殿上文武百官左右排開,共賀新春。南面而坐的嘉靖眼尖,發現張璁、桂萼班次竟排列兵部尚書李承勳之下,便有些不樂。散朝後,嘉靖駕臨內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