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頁)
意把好活給誰就給哪個去,那是他們的事情。這些話你沒忘記吧?老子說的好啊,人就應該如水一般,不管到哪裡都能相容。你改變不了社會,就學著改變自己嘛。我看胡艾就比你聰明,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比你強多了,這就是一種能力,你還老是看不起他,說他屁本事都沒有,還說車間裡每樣缺德事都有他的份,看看你自己吧,如今這副下場,誰有能力?誰的修養好?看結果嘛。”“是的,人就是要像水一樣,流進杯子裡像杯子,流進夜壺裡也就是個大夜壺。”
路過學校操場的時候,小敏叉開兩條瘦長腿,剎住腳踏車,擺出一副要打架的樣子停在那裡。
“怎麼了,停在那兒傻不垃圾的,看著我幹啥。”老婆一邊問著,一邊回頭瞪著他。“現在呀!……哎……”小敏楞半天終於開口了“有些人,尤其是某些女人,一方面信儒,一方面又通道。”“那又怎麼了”“表面上是取百家之長,實際上是思想混亂。”“狡辯,你這麼說有道理嗎?”“因為每一種信仰或者觀念都有他一整套的體系。打個比方:你覺得賓士的發動機好,但又覺得奧迪的外形和你的胃口,還有林肯的車軲轆特別美觀,你把他們胡亂搭配起來試試看,能不能裝配到一塊兒還成問題,也不成個系統,整個一胡搭亂配。斷章取義理念交叉,那是要亂套的。古代的智者,他們不是傻瓜,完整的一套體系一般來說是不能拆開來用的。”“哪個對就用哪個的嘛”“鬼話,那是要發生衝突的。”小敏此時已是錘胸頓足“老婆呀,就是老子他老人家自己的那一套東西都會自相矛盾,更何況……”“更何況什麼,你還能了,老子的理論你也能挑出毛病?”“不是我吹啊……”“行了行了,你爸說你打小就特會詭辯,我看也是,等會兒聽你胡說一通,說不定又被你影響了,我有自己的想法,不喜歡受別人控制。”“這怎麼算是控制呢,對不對你自己分析嘛。你看啊,老子是主張無知無慾的。不說多的,就這‘無知無慾’四個字,分成兩個片語,片語和片語都會發生矛盾。你動腦筋想象一下,一個無知的人,他會有那麼高的無慾的境界嗎?越是愚昧無知,其慾望就越是強烈。人類,也是一個自然的生命體,它就應該具有自然的屬性,無慾實際上違背了生理原則,刻意追求境界不但虛偽,而且也會遭受自然的懲罰。你再比方說,你剛才說的那一句,人就應該像水一樣,你說胡艾這人很能適應環境,就象水。想象一下,那水流到茶杯裡就變成個杯子,流到夜壺裡就會變成個夜壺,那不是人的本性,那也活得不像個人。”聽完這番宏論,老婆更是不耐煩了“反正你影響不了我,暫時說不過你只是我理論還不夠,你不信請個專家來試試。走吧……走吧,別叉著個腿犯傻,早點回去,這幾天忙著搬家,廚房裡的事情你也該去幫幫了。老爸昨天又在嚷嚷腰疼。”
小敏雜文—理髮師悖論…1
我忽然想起有這麼個故事:
薩維爾村的理髮師掛出一塊招牌,上面寫著:“村裡所有不自己理髮的男人都由我給他們理髮,我也只給這些人理髮。”於是很快有人問他:“您的頭髮由誰理呢?”理髮師無言以對。
如果他給自己理髮,那麼他就屬於自己給自己理髮的人。但是,招牌上說他不給這類人理髮,所以他不能自己理。如果讓另外一個人給他理,他就是不給自己理髮的人,而招牌上明明說他要給所有不自己理髮的男人理髮,因此,他應該自己理。由此可見,不管怎樣推論,理髮師所說的話總是自相矛盾。
這是著名的“羅素悖論”。英國哲學家羅素提出來的,他把關於數學集合論的一個著名悖論用故事通俗地表述出來。由此,我又想起這麼一件事情:
有一次,我和老蔡討論一個問題,“你說我們的計件工資制度是為了讓優秀的員工賺更多的錢,他們思想先進,勇於奉獻。那麼請問,勇於奉獻的人應該是很超脫的,先人後己的。所謂奉獻,也就是反功利的,但我們的計件工資恰恰是為了迎合唯利是圖的,越貪婪賺錢越多,越善良越是揭不開鍋。事實證明,也確實如此。”老蔡說:“你這個問題很歪,從某種程度上說又很理論化了,事實證明,我們的優秀份子得到了實惠。幹活挑肥揀瘦的人,終將吃虧。”
我問他,為什麼有人會挑肥揀瘦,他說因為活有肥有瘦,我問他“你經常說,所有的活在價格上已經相當合理,沒有肥瘦之分,就算是有區別,那也是微乎其微。”他回答“肥瘦是相對的”。這個回答辯證而狡猾,我又問他:“為什麼要搞計件工資。”他回答:“因為人性自私,人是趨利的。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