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頁)
“阿徹在考古現場突發心臟病。在生命垂危之際,他把從墓穴裡挖掘出的一個盒子交給了斯通,叮囑她細心保管。回到國內後,斯通四處尋求幫助,終於在考古學者、歷史學家、天主教神父約翰·泰勒博士的幫助下,開啟了那個神秘的盒子。”
背景畫面中呈現出約翰和考頓在聖母憐子像前的合影。
“盒子裡盛的就是這件東西。”
背景畫面轉換成那隻聖餐杯。
“這隻杯子已經被認定是耶穌基督在最後的晚餐上使用的杯子,傳說中,在耶穌受難時,這隻杯子盛過他的血。許多世紀以來,人們一直把它叫做聖盃。”
畫面中出現了考頓和紅衣主教埃努奇的合影。
“在接受考頓的採訪時,梵蒂岡博物館館長安東尼奧,埃努奇表示,經過科學的鑑定,這隻聖盃是絕對的真品。”
螢幕上出現了考頓在梵蒂岡宮殿對埃努奇進行採訪的全屏畫面。
“我們綜合考量了許多因素。”埃努奇在採訪片中說,“包括金屬材質、生鏽程度、做工。我們還做了大量的史料分析,並對杯內起防腐作用的蜂蠟做了放射性碳測試,以求證其年代。”
畫面中出現了杯內側的蜂蠟的特寫鏡頭。
“如果沒有在阿徹位於英格蘭的家中拿到另一件藝術品作為佐證的話,您還會對鑑定結果打保票嗎?”考頓問道。
“阿徹博士在耶路撒冷找到的那隻金圓盤上的文字,為最終解開杯子的謎團提供了有力的證據。”紅衣主教說,“在這些證據的基礎上,我們又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最終認定聖盃的真實性。破解金盤上的文字後,我們準確地查明瞭聖盃這些年來的經歷,並查明瞭它的第一位持有者是來自亞利馬太的約瑟,他曾與聖徒保羅一起守護聖盃。後來,聖盃幾經輾轉,並最終隱匿於伊拉克北部尼尼微某處的古亞述人廢墟中。雖然時間線索上有一些斷層,但梵蒂岡資料館裡的一些史料足以彌補這些歷史斷層。我們的證據相當充分。”
考頓問:“梵蒂岡準備如何處理聖盃呢?”
“它是上帝賜予我們的聖物,對我們的信仰和生活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它應該屬於天下蒼生。在耶穌受難日等重大宗教節日上,我們會把聖盃向公眾展示。我們還計劃給聖盃做世界巡展。”
畫面切回到松頓·格拉漢姆。
“此次報道中最令人吃驚的發現並非來自聖盃本身,而是來自聖盃內部儲存的東西。新聞發稿時。埃努奇通知考頓,經過對聖盃的科學檢測,科學家們透過顯微鏡在杯內蜂蠟的下面發現了一層薄薄的血跡殘留,有人推斷那應該是耶穌的血。這個令人震驚的訊息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軒然大波,在整個基督教界引發了激烈的討論。”
畫面變成松頓的近景特寫。
“在戰爭和動亂充斥著新聞頭條的今天,我們榮幸地帶給您一期有著皆大歡喜結局的新聞報道。這則新聞不僅讓全世界的基督教眾歡欣鼓舞,而且能夠讓所有人反思我們的人生軌跡。在本期節目的最後,我想說,SNN衛視新聞網全體同仁為帶給您這期精彩報道的考頓·斯通和她優異的工作表現而備感驕傲。正因為有她這樣傑出的記者。衛視新聞網才能不斷地發掘出具有獨特價值的新聞,並且成為最值得您信賴的新聞媒體平臺。”
畫面切換成松頓的中景畫面,他身後的背景畫面中,出現了《新聞特寫》的標識。
“如果您渴望瞭解聖盃歷史和最新發現等有關聖盃的更多資訊,歡迎您登入本臺網站。請每晚關注SNN的《晚間新聞》節目。我是松頓·格拉漢姆,下次節目見。”
“太棒了!”考頓高揚著雙臂,雀躍著,尖叫著。所有監控螢幕都變成了黑屏,開始滾動出現工作人員名單。
坐滿SNN員工的會議室裡掌聲雷動。大家紛紛上前向考頓道賀,空氣裡瀰漫著熱烈的氣息。
“幹得漂亮。”站在考頓身旁的泰德·卡塞爾曼對她說。
她用雙臂攬住他的脖子。“謝謝泰德。”然後,她又轉向身邊的松頓,樣片播放時,他就一直站在她身邊。“也謝謝你,松頓。”她輕輕吻了一下他的臉,然後向後退了一步。
“幹得太漂亮了,寶貝兒。”松頓說,“我們很高興能看到你安全地回來。”
“好了,夥計們。”泰德·卡塞爾曼說,“還有更多新聞等著我們去追呢。”
大家陸續走出會議室時,泰德從口袋裡拿出一沓便條。
“看來,想和你聊聊的人還真不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