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3/4 頁)
的政治人物,因此兩人均得到廣泛的群眾支援。由於民進黨的宣傳與妖魔化,連戰的形象與群眾魅力從一開始就受到廣泛質疑,民意調查支援率一直偏低,這成為連戰失利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2004年臺灣領導人選舉中,連戰與宋楚瑜的合作,雖然實現了泛藍整合與團結,但兩人年齡偏大,加上被民進黨貼上舊勢力的標籤,特別是“3·19槍擊案”的發生,連戰仍然不敵年輕的###,再次敗北。
觀察目前的國民黨,似乎難以找到一個年輕有為、具有群眾魅力的領袖人物或者說未來頗具實力的臺灣領導人候選人。黨主席連戰經過兩次失敗,不可能再代表國民黨參加下次臺灣領導人選舉,而且會很快退出政治舞臺。副主席吳伯雄、蕭萬長等兩位副主席均已成為過時的政治人物,而且蕭萬長正式於2005年初辭去副主席一職。“立法院院長”王金平頗具實力,但他的親李色彩與圓滑的性格,在黨內有很大的爭議性,難以獲得普遍肯定。中生代形象最好的馬英九則因外省人身份與軟弱的性格,似不足以擔當大任。特別是2004年臺灣領導人選舉後引發的一系列泛藍群眾的抗議活動,及在與民進黨的鬥爭中,馬英九表現不盡如人意,引起黨內及泛藍兄弟親民黨的極大不滿。
胡志強、朱立倫等具有一定實力的中生代不僅缺乏選戰經驗,而且非黨內領袖級人物。相對的在民進黨內,中生代領袖人物頗多,可以說人才濟濟,且多是身經百戰的選戰驕將。實力派與領袖級人才難覓,是國民黨未來發展的一大弱點,也被認為是國民黨中興的最大難關。
中興再造困難重重
要在民意投票決定的選舉中奪回政權,關鍵在於能否找回失去的民意與群眾。民眾選擇民進黨而拋棄國民黨,當然是國民黨的執政讓人民失望,特別是國民黨的腐敗與黑金政治形象,是其最大弱點與對手攻擊的致命傷。
國民黨如何扭轉這一劣勢,找回失去的民心,就成為國民黨能否東山再起的又一關鍵問題。國民黨在選舉失敗後,進行了認真檢討與反省,已經認識到要推動黨務革新,建立民主機制,貼近民意,重視青年,重建黨的形象等。國民黨在失去政權後,也確實進行了一些重大改革,對黨綱進行了重大修訂,黨主席與中常委等均依直接民主選舉方式產生;精簡機構與人事;未來各項民選公職提名辦法,將以“黨員初選”與“民意調查”相結合的方式為原則;制定“排黑條款”,即對過去有相關犯罪記錄並一審判決有罪者,一律取消黨內參選提名資格;改造黨營事業,合併七大控股公司,將黨產信託;成立K書中心與投資籃球隊等以吸引年輕人。
然而,國民黨百年沉痾,積弊深重,要在短期內進行徹底改革並不容易,任何重大改革都會觸及部分人的利益。特別是地方派系與黑金政治等結構性問題並非在短時間內所能改變的。這些改革尚未觸及國民黨內的核心問題,即未涉及路線爭議,也沒有深化改造內涵,只是進行的一些技術性問題。即便是一些技術性問題也未有深入的反省,如在第15次黨代會黨綱修改過程中,國民黨仍不按黨綱辦事,在黨員有意見的情況下仍以“鼓掌方式”表示無異議透過,引起極大爭議,顯示國民黨距離落實黨內民主的改造理想還有較長的道路要走。
重要###的黨內提名制度不夠完善。雖提出以“黨員初選”與“民意調查”相結合為原則,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卻不能有效貫徹與執行,引起爭議。加上國民黨與親民黨在單一選舉中進行戰略合作,使提名更加繁雜,爭議甚大。在2002年高雄市長選舉提名中,黨中央在“勝選第一”的原則下不承認自己進行的黨內民意調查結果,最後又極力爭取支援無黨籍的人士,不僅造成黨內的不滿與紛爭,而且影響到黨內團結與國親合作。國民黨若不能從制度上進行徹底的改革,為一時的選舉利益而犧牲制度,沒有規劃,會對黨的團結造成更大的傷害,不利於黨的發展。
國民黨的改造在近期內還無法獲得民眾的認同。從島內多次民意調檢視,國民黨的形象居三大黨之尾。2001年6月12日,臺灣《聯合報》釋出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民眾對民進黨的滿意度及喜好度均居第一位,滿意度為51%,喜好度為53%,而國民黨分別只有29%與41%;社會形象如黨的活力、重視民意、社會正義與改革程度等表現,也以民進黨為最高,親民黨居第二,國民黨居第三;民眾對政黨的認同,民進黨為29%,親民黨為21%,國民黨只有15%。可見,要改變國民黨的形象、獲得民眾的普遍認同與支援,國民黨還得付出巨大的努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