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4/4 頁)
勇雙全的戰鬥品質。
(1)
1934年10月,紅25軍長征一開始,就遭到敵軍的前堵後追。
11月26日,部隊在河南方城縣的獨樹鎮附近遭敵“追剿隊”突然襲擊,因雨雪交加,能見度差,前衛部隊發現敵人較遲,加之戰士們的手指凍僵,一時拉不開槍栓,以致迎敵不力,被迫後撤。敵人乘機猛烈衝擊,並從兩翼實施包圍,情況十分險惡。正在危急時刻,軍政委吳煥先趕到前線,指揮部隊就地抵抗。
劉震和連長帶領1連在被敵兵佔領的段莊、馬莊的正面搶佔了一個小山頭,堵住敵兵,掩護部隊突圍。敵人連續衝擊了四次,都被一一打退。在第五次反衝擊時,連長英勇犧牲,吳煥先政委命令劉震代理連長,指揮作戰。劉震當即向全連動員說:
“這是關係到我軍能否打進伏牛山和繼續西進,也就是關係我軍生死存亡的一仗,我們一定要堅決執行吳政委的命令,打退敵人的進攻。”
在他的帶領下,經過反覆衝殺,全連傷亡將近一半,只剩下40多個戰士了,但還是始終堅守著陣地,決不後退一步。掩護任務完成後,他們奉命撤退,他說:“不能讓一個傷員掉隊丟下。”和戰士們把全部傷員抬上。
在隨後的轉戰中,劉震帶頭抬擔架,連續抬了十幾個日日夜夜,戰士們戲稱他為“擔架連長”。劉震說:“這些在槍林彈雨中倖存下來的傷員,如果因跟不上隊伍而長眠在深山老林,那就是指揮員的過錯。”
(2)
在指揮作戰中,劉震有一個特點:善於使用突擊隊。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劉震為旅長的八路軍4縱隊4旅奉命改編為新四軍4師10旅。
由於淮上反頑鬥爭的失利,部隊減員嚴重,士氣低沉,戰鬥力大為削弱。在日、偽、頑、匪夾擊之下,10旅面臨的形勢極為複雜、嚴峻。
在此狀況下,10旅當面之敵——國民黨142師425團在地下黨員、團長陳銳霆率領下受命舉行起義。劉震奉命指揮28團和11旅32團前往接應,並乘機殲滅跟隨425團行動的###的第14遊擊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