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寫在前面
長期的學校工作經歷,使我更關心常態下的教育教學效益。如何在一般的師資、一般的學生狀況下,在一般的學校、一般的課堂裡提高教育質量,是我孜孜以求的教育理想。所以,當了解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在這一領域的研究成就時,也就自然萌生了前往求學的念頭。
2005年4月,應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阿瑟·萊文院長的邀請,帶著在國內錄製好的中小學課堂教學素材,我以訪問學者的身份來到了哥化比亞大學教育學院,與這裡的教授和紐約市的中小學教師們一起,開展了36天的研究。我們試圖透過對常態課堂教學中“關鍵教學事件”的點評與分析,啟發教師們自我反思,並以此為基礎構建一個教師培訓的模型。
哥大教育學院是美國最偉大的實用主義哲學家、教育家杜威工作過的著名的教育社群,也是我國胡適、陶行知、陳鶴琴、張伯苓等一代教育宗師在美國求學的母校。可以說,她既是美國民主教育的發源地,也是中國現代教育的播種機。做訪問學者的36天裡,我一直沉浸在校園內民主教育的濃厚氛圍裡,我近乎貪婪地尋找著一切可以學習的機會,如飢似渴地吸收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營養。
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我一直在不停地聽課:因為要完成“關鍵教學事件”的研究課程,與哥大的研究生們一起在教育學院聽課;因為要去實驗學校收集資料,與哥大的教授們一同去紐約的中小學聽課;因為要對國內中小學課堂教學進行解剖分析,還要和我們的研究團隊一同分析從國內帶來的課堂教學錄影——其實也是聽國內中小學的課。
聽課多了, 特別是坐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課堂裡,我常常驚訝於東西方教育既顯而易見又難以察覺的相似和不同。儘管美國的月亮也有陰晴圓缺,但對於希望“鑿壁借光”的人們來說,也許更多地可以從中有所收穫。
於是,我決定把36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悟如實地記錄下來,與所有關心中國教育改革的人們一同分享。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嗎?(1)
2005年4月10日 星期日
下午3點,在經歷了12個小時的長途飛行之後,飛機降落在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我又一次踏上了美利堅的國土,走進了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的校門。
哥倫比亞大學是美國最古老的“常春藤聯合會”成員之一。 主校區坐落在紐約市曼哈頓島,校園南北跨越10個街區,兩條著名的南北大街阿姆斯特丹和百老匯縱貫校園,是典型的城市大學,也因此成為全世界公認的校產最昂貴的學校。哥大的學術成績享譽全球,曾產生過包括楊振寧、李政道在內的70多位諾貝爾獎得主和10位國家工程學院院士,改變人類生活的鐳射、調頻廣播的發明,也是哥倫比亞大學的榮耀。西奧多·羅斯福和富蘭克林·羅斯福兩任總統是這裡的畢業生,第34屆總統艾森豪威爾則是哥大第13任校長。14位紐約市市長、10位紐約州州長也都是哥大著名的校友。
教育學院作為哥大的三個獨立學院之一,在管理上相對獨立,孕育了許多世界著名的教育泰斗。被譽為“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南開大學的創辦者張伯苓、幼兒教育專家陳鶴琴,也都是這所學校的校友。
這次美國之行,我的身份是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訪問學者,我將要面對的課題是中美中小學常態課堂下“關鍵教學事件”的研究。
對我而言,暫時推開紛繁的行政工作,告別自己熟悉的城市,離開朝夕相處的同事,從浸潤了自己生命近30年的習以為常的教育生活中跳出來,投身於一個完全不同的教育環境中,面對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和工作的校長、老師、學生以及大學的教育研究者們,將能夠獲得些什麼?
我對自己的美國教育之旅充滿了一種探索的衝動和新鮮的好奇!
不想,晚飯還沒有完全結束,戴維先生的第一個問題就向我逼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嗎?”
這個問題還需要回答嗎?在國內,這個耳熟能詳的句子,已經在校園裡響徹了20多年,它甚至已經成為我們的一個原則性口號,以至於到今天,大家感到已經無需再提了。
可有多少人認真考察過:在我們的校園裡,學生真的是課堂的主人嗎?
在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的教師公寓裡,當課程專家戴維先生向我發問的時候,我不得不重新思考這個問題。因為,他發現,在我們的課堂上,學生並不像是主人。
晚餐還沒有完全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