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頁)
;獨立坦克營、獨立裝步營及獨立坦克連則一一配屬各守備旅。而各機步旅的新編制情況如下:
機步200旅(3級)改編自裝步第373旅及摩步第200旅,編制為旅部、1個坦克營、4個機步營、裝炮營、支援營、裝騎連、反裝甲連、通訊連、工兵連及其他支援單位。其中坦克營轄有4個坦克連,機步營轄有3個機步連,作戰時坦克營可集中運用,也可編入4個機步營內組成特遣隊。機步200旅成軍時駐地在臺中竹坑。
機步269旅(3級)改編自裝步第351旅及摩步第269旅,編制同機步200旅,成軍時駐地在中壢。
機步298旅(3級)改編自裝步第395旅及摩步第298旅,編制同機步200旅,成軍時駐地在屏東萬金。
經過“精進案”整編後,目前的臺灣陸軍16個打擊旅分為:裝甲旅5個,裝備以主戰坦克為主,是火力最強大的打擊力量;裝甲步兵旅3個,裝備以裝甲戰鬥車輛為主,所有人員、裝備全部搭乘裝甲車輛作戰,號稱是具有“百分之百”機動能力的聯兵旅;摩托化步兵旅3個,裝備以輪式裝甲車輛為主;空中騎兵旅2個,裝備以武裝直升機為主;空降特戰旅1個,裝備以運輸直升機為主,號稱“6個小時內可以將全部機動作戰所需兵力兵器投送到戰區”。
臺軍“裝甲兵紀念日”(6)
戴“青天白日”帽徽的裝甲統帥
國民黨裝甲兵的第一任司令是號稱“裝甲兵之父”的徐庭瑤。1949年,蔣介石敗逃臺灣後重整裝甲部隊,於1950年3月把裝甲兵司令部改稱裝甲兵旅,蔣緯國為首任旅長。1954年3月,裝甲兵旅改編為裝甲兵司令部,郭彥為首任司令。1964年裝甲兵司令部改編為陸軍裝甲兵訓練指揮部,郭東暘為第一任指揮官。1975年1月,再改為裝甲兵部隊訓練中心,隸屬裝甲兵訓練指揮部。
“裝甲兵之父”徐庭瑤
徐庭瑤1887年生,安徽無為縣人,字月祥。1916年冬畢業於保定軍校第三期步兵科。後入安武軍任見習官,不久投入參戰軍任連長。1917年離隊南下廣州,參加孫中山領導的護法北伐,任東路討賊軍第1旅連長、營長等職。1925年任國民革命軍第1軍第3師副團長,東征後升任團長。1926年北伐戰爭開始後,先後任獨立第4師副師長、第1軍第2師副師長、師長。1928年軍隊縮編,改任第1旅旅長。中原大戰時任第1師代師長、後任第4師師長,1932年冬升任陸軍第17軍軍長兼蚌埠警備司令。後任第8軍團總指揮、保定行營主任。次年,任赴歐美軍事代表團團長。1935年調任訓練總監部交通兵監,兼任交通兵、輜重兵、通訊兵三校校長,並負責籌建陸軍機械化部隊。抗日戰爭期間,先後任機械化學校教育長兼機械化兵監、新編第11軍軍長、第38集團軍總司令。抗日戰爭勝利後,任國民黨當局“國防科學委員會主任”,“國民大會代表”,裝甲兵司令。1949年去臺灣,任臺灣“總統府戰略顧問”等。
1934年春,徐庭瑤受命率團赴歐美多國考察軍事及機械化裝備的運用情況。出國前,徐庭瑤為使友邦尊視其軍階,自請降銜一級,以中將軍銜出國。從此,徐庭瑤不再佩上將軍銜。徐庭瑤這次出國,先後到歐美,經意、德、俄、法、英、美等11國,歷經10個月。回來後,徐庭瑤撰呈了60多萬字的考察報告,得到蔣介石肯定,因而讓徐庭瑤籌辦交通兵、輜重兵、通訊兵三校,並擔任教育長。之後,徐庭瑤負責在南京成立裝甲兵團。1943年,徐庭瑤奉命到印度成立坦克訓練班,訓練幹部800餘人,分編成7個坦克營,參與盟軍緬北作戰。在瓦魯班一役中擊敗第18師團,並繳獲其軍旗,此役也稱“三三大捷”。
1935年10月,籌建中的交通兵學校和輜重兵學校合併,成立了交輜學校,徐庭瑤以中將軍銜出任教育長(校長是蔣介石),開始坦克戰術的教學。在交輜學校成立時,還進口了一批新式的器材用作教學和訓練,其中包括坦克和裝甲車。交輜學校成立不久,學員隊隊長李承恩和徐庭瑤發生矛盾,李承恩辭去了隊長職務。正好剛從中央軍校高階班畢業的杜聿明不想回25師任副師長(他和師長關麟徵相處得不太好),徐庭瑤將杜聿明調來任學員隊隊長。這期間,徐庭瑤還主導從德國購買了10輛I型輕型坦克,從義大利買了20輛超輕型坦克。1935…1936年從英國購買20輛維克斯6噸E型坦克和另外29輛維克斯”登…洛伊德“坦克。
1946年,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