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rty and Freedom》中所說,之所以*法治能在英國興起,就是因為在英國皇家把土地權逐步賣掉之後,國王不得不每年與掌握徵稅權的議會交涉。就像在當初美國一樣,一旦國家負債累累,而老百姓又不得不交稅的時候,連那些本來不關心政治的公民也不得不關心政府的權力、自己的權利,交稅是提醒公民權利、感受政府權力的最具體方式。不需要徵稅也能自己富有的君主或者政府,其制度必會走向專制。
第二,就如當年美國三隻國債所表現的,這些國債的存在與交易給市場提供了評估其政府政策與制度優劣的具體工具,透過國債價格的上漲下跌,立即反映市場對國家未來的定價。只要國家的負債足夠高、只要繼續發債的需要還在,國債價格的下跌必然逼著政府對其政策或法律做出修正。公民投票是*制度的重要形式,但投票無法天天進行,而證券市場對國家的監督、評估、定價卻是每時每刻的!美國和英國的興起如此,其他西歐國家的經歷要麼也如此,要麼就被金融市場所教訓!
負債累累的政府是一個權力難以擴張的政府,因為負債後,一方面政府就得面對債券市場,另一方面就得徵稅,就得面對納稅人。或許,負債、債券市場、徵稅、納稅人,這都是*憲政的磚瓦。看來,金融不只是能幫助一個國家平攤一時的支付壓力,還能促進位制度的良性發展。
七
回頭看,對金融的認識、理解,花了我二十餘年時間。1986到2001年間的數理金融理論訓練和研究,給了我分析人、社會、經濟的科學方法和基本框架,讓我認識到人生一輩子效用函式的最大化是人的行為的終極目的,而達到這一目的的手段和工具在不同時期、不同社會不一樣。這一分析框架或許就是一把鑰匙,幫助我認識社會、文化、歷史還有其它,包括反思和審視我們習以為常的許多觀念,也包括再思考企業和國家的治理戰略。
為什麼中國的錢這麼多?(1)
“流動性過剩”,“錢太多”,這是時下時髦的話題。實際上,在全球範圍內,中東石油“錢”、俄羅斯與加拿大自然資源“錢”、美國高科技“錢”等等,到處是“錢”,以至於開放式基金、對沖基金、私人股權基金公司,隨便就有幾百億、幾千億美元管理,中國工商銀行在海外上市不費吹灰之力就融資219億美元!在中國,“錢”更是多得不得了。如果按廣義貨幣與GDP之比來衡量,那麼,1980年中國的廣義“錢”量只是GDP的22%,相對於每一塊錢的GDP只有元錢在流通。從那以後,隨著市場化改革的深入,中國經濟的“錢”化程度直線上升,到2003年達到最高,流通的“錢”量是GDP的倍,相對於每一塊錢的GDP產出差不多有2元錢在流通,社會上的確到處是錢!
從表面看,今天世界的錢似乎太多,有一種非理性繁榮,中國的貨幣供應水平尤其是歷史上少有的,也比世界其他國家都高。就以2006年為例,日本的廣義貨幣相當於GDP的140%,美國的廣義貨幣為7萬億美元,相當於GDP的50%。
不過,單純從貨幣供應占GDP之比還不能判斷“錢”是太多還是太少,關鍵還要看通貨膨脹率的高低。如果通貨膨脹不是問題,貨幣供應、資本供應再多也沒問題,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各國中央銀行都以通貨膨脹為貨幣政策的目標。雖然各國貨幣供應多,但目前主要國家的通貨膨脹卻都在2%至3%左右,這說明貨幣供應多得有因。
可是,這麼說並沒有從根本上解釋為什麼中國的“錢多”、世界的流動性“過剩”不是問題。為什麼“錢”多、資本多而通貨卻不膨脹呢?跟以往歷史時期比,今天的世界到底是怎麼回事?是不是已經有一種全球金融大泡沫,而且會像一些人預測得那樣不久要破滅?這些的確是新時代的新現象,我們不妨借這種難得的歷史時期,來重新審視資本的奧秘,以看清當今經濟的根本特徵。以往,我們更關注過去200年工業革命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卻忽視了發生於過去150年的金融革命。不認識這場金融革命,就難以認清資本的奧秘,當然也就不能深入理解美國經濟的本質以及正在中國發生的經濟與社會變革。
錢、資本和財富
我們先要回答一個問題:什麼是錢?資本?財富?簡單講,“錢”主要是一個貨幣的概念,流動性最好,可直接用於交換,並同時又是市場交換的結果,是具有最普遍接收性的價值載體。錢既可以是紙幣,也可以為東西,比如金銀、絲綢,只要大家都認就行。資本也是活的價值,儘管其“活”性較錢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