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chairman是指椅子上的男人。
我們坐在地上,沒有椅子可坐,所以我們的詞彙與此相關。比如說:我們在聯合國有一個重要的席位,國家領導人出席了奧運會的開幕式,說得都很明確。
詞彙跟我們的起居習慣有關,如果我們當時是坐椅子的民族,今天的詞彙一定發生變化,主席一定叫“主椅”,出席一定叫“出椅”,席位一定叫“椅位”。因為我們是一個席地而坐的民族,今天才有這樣相關的詞彙。
那麼,既然我們祖先是席地而坐,就有兩個問題出現了:我們是怎麼改過來的?我們又是什麼時候改過來的?可能就是從剛才李白說的那個床—胡床改過來的。
我們是席地而坐的民族,遊牧民族帶給我們很多耳目一新的東西。當時我們坐在地上,遊牧民族的兄弟們翻身下馬,從馬背上開啟一個扎捆的東西,坐在屁股底下,這個東西就叫馬紮,意思是馬背上扎捆的東西。至今這種傢俱我們還在應用,出去乘個涼,聊個天,拿個馬紮最方便。這麼一件歷史久遠的傢俱,影響了我們的生存狀態,改變了我們的起居方式。
馬紮,它有一個學名叫做胡床。“胡”字打頭的詞,一定是外來的,比如胡椒、胡琴、胡蘿蔔。胡蘿蔔是外來的,跟我們吃的紅蘿蔔、白蘿蔔、綠蘿蔔都不一樣。它吃起來有異味,剛開始吃胡蘿蔔的人有時還不習慣。《後漢書》記載:“靈帝好胡服、胡帳、胡床、胡坐、胡飯、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貴戚皆競為之。”靈帝是東漢人,這是我們有關胡床最早的一個記載。請注意,這裡有八個詞彙,只有“胡坐”是動詞,其他全是名詞。可見當時高坐是非常重要的變化,高坐決定視野的變化。韓劇和日劇裡,房間裡常常都是矮櫃子,原因是他坐在地上,用高櫃會覺得非常壓抑。高坐決定傢俱所有的變化,這就是為什麼起居方式以坐姿為準。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靜夜思》新解(1)
我們知道了這一點,就可以重新解釋一下已有定論的歷史。比如李白那首《靜夜思》,他說的“床”,就是馬紮。他的語境非常清晰,動作清清楚楚,李白拎著一個馬紮,坐在院子裡,在明月下思鄉。
我們躺在床上是沒辦法舉頭和低頭的,頂多探個頭,看看床底下。如果你對中國建築史有了解,就知道唐代的建築門窗非常小,門是板門,不透光。宋代以後才出現隔扇門。中國現存的唐代建築,全國有四座,比如山西的佛光寺、南禪寺,都是現存於世的唐代建築,大家有機會可以去看看。而且,唐代的窗戶非常小,月亮的光幾乎不可能進入室內。尤其當你的窗戶糊上紙、糊上綾子的時候,光線根本就進不來。所以李白說得很清楚:我在院子裡坐著。
杜甫有一首寫景的詩,對李白這首詩做了一個詮釋。杜甫的《樹間》:
岑寂雙甘樹,婆娑一院香。
交柯低几杖,垂實礙衣裳。
滿歲如松碧,同時待菊黃。
幾回沾葉露,乘月坐胡床。
杜甫說得非常清楚:我衣服上都沾上樹葉上的露水,都不記得在樹下坐了多少回了,說的是室外。
其實李白還有一首流傳甚廣的《長幹行》,開頭這樣寫: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詩中以小女孩的口吻說:我小的時候,拿了一個馬紮坐在門口,折了一支花,在門前玩耍。小男孩騎著竹馬,圍著我繞圈起膩。說得多清楚啊!一般的書往往解釋到這一點的時候,就講不通了。小女孩坐在門口玩,“折花門前劇”,劇是戲劇,當玩耍講。“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下一個鏡頭進屋了,小男孩圍著一張大床轉。好像很蒙太奇,很電影化。這種解釋根本不通。且不要說當時的床是頂著牆放,根本不能繞圈兒轉,就算可以轉,小男孩圍著小女孩很曖昧地轉來轉去,也不是李白的原意。這句詩是成語“青梅竹馬”的來歷,表示兩小無猜。
我們一提唐詩,就說李白、杜甫、白居易。白居易也有一首《詠興》,對李白所說的“床”也做了詮釋。這首詩是長詩,有點兒像打油詩。開頭幾句:
池上有小舟,舟中有胡床。
床前有新酒,獨酌還獨嘗。
白居易說得很清楚:水上有一條小船,小船上有一個胡床。下面由於唐詩韻律、字數的限制,他不能說“胡床前有新酒”,只能說“床前有新酒”,我自己邊倒邊喝。詩中的“胡床”與“床”明顯指一個東西。
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