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冷有一些微微的顫抖。
聽到婦人的呼喊,少年轉身爬下巨石,緩緩向村裡走去。
“清哥兒,這次回來的很早呀。”
一個爽朗的聲音傳來,這是一個五十許的高大老人,透著一股鄉土的厚重。
“呵呵,張爺爺,今天娘讓我早些回去呢。”
“天冷了,你穿的太單薄,以後還是不要去河邊了,快點回去吧,別讓你娘等急了,這倆番薯你拿著,晚上烤了吃吧,你身子弱,要多吃點。”說著,老人笑了一下,不等少年反應過來,便扛著鋤頭向家裡走去。
這是村子的村長,曾中過舉人,因仕途無望,便來到了這個村裡,向來德高望重,為人良善,少年家受其恩惠良多。
一路上村人都熱情的跟少年搭話,鄉村人家,少了許多市儈,多了許多淳樸,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和諧愉悅……
“娘,我回來了,今天背下了好多書呢。”少年微笑著向婦人說道,“村長爺爺給了我兩個番薯,我給您烤了吃。”
“恩,咱家受你張爺爺恩惠,你要記得,不可忘本。”婦人聽言柔柔一笑,慈愛祥和。
少年鄭重的答應一聲,便將番薯放到爐邊烤著,陪婦人談笑吃飯。
一切妥當天已經黑了,村裡人家沒有娛樂活動,故天黑便是睡覺的時辰,少年跟孃親晚安後,便回到自己的屋裡。
一張床,一條凳子,一個竹子編的小桌,這邊是少年屋裡的全部家當,看著屋外萬籟俱寂,少年將自己手探向自己的懷中。
那是一塊玉佩,上面雕刻了一把古劍,整塊玉晶瑩剔透,一看便不是凡品,這塊玉和少年的名字還有不小的關聯。
少年一家乃是從外面遷移過來,那時少年還未出生,來的也沒有少年的父親。
在村人幫助下落腳後,不過半年多便降生到世間,母親開心之餘,宴請鄉里老少,為孩子辦酒宴,說是酒宴其實就是一些家常便飯,幾杯水酒,但這已是不小的開支了,就在請村長為孩子起名字的時候,突聽屋外傳來一聲無量天尊。
隨之而來的是一位面如冠玉,腰繫環佩長髯道人,此時道教興盛,天下佈道,故道人甚受尊敬,村人都變得手足無措,婦人亦惴惴不安,雖曾在江湖中呼風喚雨,但面對這樣的一位神仙似道者仍感忐忑。
“貧道路過此地,本欲一觀卷天簾勝景,卻一時心血來潮,感到貴子與我有緣,特來一見,望你莫要見怪。”
說來也怪,本來哇哇直哭的少年,在見到老道後,竟突然停止了哭泣,一雙烏溜溜的大眼睛,瞪著老道,彷彿老道臉上開了朵花一樣,竟莫名的咯咯笑了起來。
“哈哈,小子莫要笑我,今日相見即是有緣,我觀你雖資質不佳,但命格中竟有潛龍騰淵之像,且贈你須彌令一個,雖有些渺茫,但未來或許還有相見之時。”
言罷,將目光看向婦人,不由沉吟少許,面露一絲不忍,掏出一瓶藥丸遞給婦人,卻也沒有多言,飄然遠去。
只剩餘音縈繞在婦人耳邊。
“此子來日或許有些成就,可賜名玉清!”
故而少年的名字便因老道的緣故,定為劉玉清。
玉清翻看著面前的玉牌,目中一片思索,他自懂事起便喜好讀書鑽研古籍,卻並不是想要博取功名,而是對古代神話志怪有著一絲狂熱的喜愛,隨後在母親將道人的事情告知自己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拜託去村裡換糧食的鄉親給自己帶回便宜的書本,隨著年歲的增長少年的心中漸有丘壑,能讀懂許多在他人眼中彷彿鬼畫符的古文字。
此時玉牌上的字跡,便是少年思索的物件,在玉牌正面有三個古字,須彌城,而後面也有七個大字,山在虛無飄渺間。
從字面上來看,給自己玉牌的道士是從一個叫須彌城的地方來的,而背面那七個字無疑是須彌城的地址,可是卻彷彿字謎一般,令人找不到頭緒。
越想越是迷茫,心中煩悶的少年,走出了自己的屋子,坐在天井的茅草堆上。
家裡的大黑狗,聞聽動靜,探起身子,跑到玉清身邊,趴伏著繼續睡大頭覺。摸著大狗柔軟的毛髮,玉清心中漸漸平復下來,這天正好天氣晴朗,繁星點點。
正要好好欣賞,突然自母親房中傳出陣陣呻吟,玉清心中一驚,慌忙爬起,疾步跑向母親的房間。
推開房門,正好看到母親的嘴裡咳出鮮血,那紅色是那麼刺眼,一瞬間竟將玉清震在原地,無法動彈。
“清兒……”看到玉清到來,婦人在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