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1/4 頁)
她很美,卻不是花瓶。
她很美,卻絕非良善。
她很美,卻不容窺視。
她很美,卻渾身是刺。
她很美,卻只能遠觀。
早就太妃的喪禮上見到她那一刻,他就知道自己永遠無法走她,只能遠遠的看,因為他也怕受傷。
顧玉成看著她的背影,白衣翩然莫若枝頭上的白茶花,頭上只一支晶瑩剔透的玉簪,鬆鬆的綰了一個髮髻,其餘的長髮柔柔順順的飄灑在身後。
就這麼的走遠,不留下一絲痕跡,甚至連一個眼神都沒有給他,顧玉成心裡有一絲悵然。
“哎喲,哥哥,郡主又走了。”
回過神,溫樂凡才發現眼前,已經沒有了明鏡兒的蹤影,不由著急的叫出聲。
那天是她不對,不應該懷疑郡主對她的態度,她現在只想好好的跟她說一聲“對不起”,然後和好如初,可是她卻不她機會。
溫慎涵看著那一抹白影,她就是天邊的一朵雲,高高在上無法觸控,無論有多少人喜她、愛她、恨她、怨她……她就是天邊那一朵聖潔的雲,只有風才能躡她相依相伴,走遍天涯海角,所以他早就收了心,只做她的好朋友,只是免不了一絲絲遺憾。
----※----
“這就是墨心郡主,果然是個妙人兒。”
假山上的亭子中,一名身穿緇衣中年尼姑,看著明鏡兒的背影由衷的稱讚。
“明家的女子,果然是一代勝過一代,絕非常人,你遇上對手了。”這話,是對站在身邊一派莊業的太后說。
太后面上一片寒冰籠罩,因為任家另一個擁有窺視人心能力的人就是她,可是方才卻無法窺視明鏡兒的內心,這一點讓她十分震怒。
聽到那番讚不絕口的話,沒好氣地道:“清慧師太,似乎很喜歡明鏡兒。”
清慧師太,出自天心府,閨名凌蘭,別看她外表只有四十多歲,其實跟衝慧大師同一時期的風流人物,已經有一百多歲,是當年有名的才女。
想當年,上門提親的人把天心府的門檻都踏破了,可惜她偏偏喜歡上當時已經有妻室的衝慧大師。
佛曰: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清慧師太就是後者,一念成魔,以至於犯下諸多錯誤。
當年她為了跟衝慧大師在一起,可謂是不擇手段,以她的智慧,終於讓衝慧大師夫妻二人在重重誤會之下陰陽兩相隔。
以為自此可以跟衝慧成就好事,不想衝慧大師也一氣之下落髮出家,入了佛門,斷了塵心,絕了塵緣,只一心一意侍奉佛祖。
清慧師太亦在衝慧大師青絲落盡的那一剎那間,悟得其中真諦,亦隨之落髮入了佛門,年紀輕輕的就結伴於青燈,暮鼓晨鐘。
因為她的慧根極深,佛法領悟非一般人能及,即便是出入佛門,依然是佛門中的才女,深得佛教信徒的追崇,很快便成為宗師級的人物。
雖然不及四聖出名,在天錦帝朝卻也極具影響力。
太后在年輕時,曾偶遇清慧師太,清慧師太見她是大富大貴之相,曾經提點於她,兩人暗中一直有書信往來,於太后登上後位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只是從太后登上後位以後,清慧師太就沒有再跟聯絡,直到兩日前太后收到久違書信,得知清慧師太已經在錦都盤桓數日,連忙讓初夏親自請了入宮。
見面時,清慧師太卻只說想在今日見一人,那個人就是明鏡兒。
後來太后才知道,清慧師太自知年事已經高,時日無多,雖然佛法領悟越發高深,卻始終有一事放不下,那就是對沖慧大師的一段情。
此番特意下山了斷塵緣,不想明氏一族已經湮滅於十年前,獨剩下一個明鏡兒,只好請太后相助,希望在有生之年能見衝慧大師一面,了斷因果。
聞言,清慧大師恬靜的一笑:“你以前之所以能勝,全因能窺視人心,搶了先機。若論才智,你遠不及她矣!你無法窺視她的內心,是最平常不過的事情,因為對方早有準備,只是你沒想到而已。”
太后的眉頭一蹙,顯然對清太師太的話不太滿意,沉吟片刻才不太確實地道:“師太的意思是,明鏡兒早已經發哀家在窺視她?”
“阿彌陀佛,貧尼不似太后會讀人心,知未知之事,況且亦早已經不再過問塵世間的事情。”清慧師太唸了一句佛號,並沒回答太后的問題。
“是哀家莽撞,忘記師太早已經不過問塵世間事情。”太后語氣中略帶抱歉,不過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