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4 頁)
姜山面前:“姜先生,現在可以了嗎?”
姜山點點頭,揭開砂鍋蓋,把乾絲倒入盆中:“老先生,請!”
老者從盆中夾起一筷子乾絲,在半空中晃了兩晃,微微皺眉道:“從刀功上來看,姜先生似乎要遜色了一些,所用的方幹似乎也不及對手的細嫩。”
這一下,連主座上的徐叔三人也都露出了喜色。老者並沒有看到這道菜烹製的全過程,但一句話便點出了已方的兩大優勢所在,可謂目光犀利,見識老到,照此態勢,已方几乎已是必勝無疑。
但既是鬥菜,自然要等雙方的作品都入口之後,才能得出最後的結論,眾人眼看著老者將姜山所烹的那筷乾絲也送入了口中,全都聚目凝神,靜待他的下文。
老者品評良久,忽然搖了搖頭,然後又輕輕嘆息了一聲,似乎甚是失望和惋惜。
等待中的眾人全都一愣,不知他這聲嘆息是什麼意思。徐叔和馬雲、陳春生面面相覷片刻後,終於忍不住問道:“怎麼樣,老先生?有結果了嗎?”
“嗯。。。”老者略一沉吟,“三位也都是此道中的高手,這樣吧,在我發表意見之前,你們不妨也嘗一嘗這兩份‘大煮乾絲’。”
徐叔點點頭:“也好。”機靈的小夥計立刻小跑著去了後廚。不一會,三個女服務員走出,各自拿著托盤和小碟,從兩份“大煮乾絲”中分別夾出少許,送到了三位老闆面前。
徐叔等人先後嚐了兩份乾絲後,相互間交換了眼色,卻都是默不作聲。場內一時間靜悄悄的,眾人心中隱隱感覺到:這場比試的結果只怕是有了出人意料的變故。擂臺上三位揚州大廚臉上先前的喜色此刻也消失了,代之以緊張焦急的表情。
果然,良久之後,徐叔不甘心卻又無可奈何地嘆了口氣,黯然說道:“姜先生,是你贏了。”
大堂內頓時一片譁然,三位揚州大廚更是一副不可思議的表情,朱曉華不服氣地喃喃說道:“不可能的。。。我的選料,李師傅的刀功,金師傅的火候,這都是最出色的,我們怎麼會輸呢?”
“你說得不錯。我原先也希望你們能獲勝的。”老者的目光從三人身上依次掃過,話鋒一轉,“可惜啊,在你們所做的這道‘大煮乾絲’中,無論是選料、刀功還是火候,都已經達到了極至,不過這也正是你們落敗的原因。”
“什麼?”三位大廚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副茫然的神色,實在是想不通其中的道理。場下徐麗婕也象大多數人一樣摸不著一絲頭腦,她用手託著腮,嘟著嘴說:“什麼啊?我怎麼越聽越糊塗了?”
沈飛做了個“噓”的手勢:“先別問,繼續往下聽。”
只見臺上老者把目光轉向李冬,說:“李師傅,你的刀功確實令人歎為觀止,我活了七十多歲,也從未見過切得這麼細的乾絲。不過我想問問你,你為什麼要把乾絲切到這麼細呢?”
李冬想也不想,脫口便答:“這乾絲切得越細,烹製時便越容易著味。”
。 想看書來
第五章 車輪戰(13)
“嗯。你說得不錯。”老者點了點頭,“在淮揚菜中,對乾絲有兩種做法,這兩種做法對刀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其中原因卻並不相同。第一種做法叫做‘燙乾絲’,這是一道冷盤,就是把切好的乾絲用開水滾過,然後拌入香油、淮鹽、薑絲、蝦仁等配料食用。這燙乾絲吃的就是豆乾的本味,因此過水的時間越短越好,自然,乾絲也就是切得越細越好。第二種做法就是今天你們比試的這道‘大煮乾絲’。豆乾自身的滋味很薄,用來製作冷盤,清爽怡口,自是上品,但要作為大菜,那就遠遠不夠了。因此在‘大煮乾絲’製作過程中,並不講究豆乾的本味,這道菜的關鍵,是借用滋味鮮醇的雞湯,將多種輔料的鮮香味透過煮制的過程複合到豆乾絲中。古語云烹調之理,曰:‘有味使之出,無味使之入’。這煮乾絲的過程,說白了,就是一個‘入味’的過程。乾絲切得越細,便越易入味,這個道理也是顯而易見的。”
老者這番話說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就連徐麗婕這樣的外行也聽得連連點頭,只是包括三位大廚在內的眾人此時尚不明白:如果這樣的話,那這次比試獲勝的一方,更應該是揚州廚屆才對呀?
那老者停頓片刻,似乎待大家有所思考之後,這才把話語切向正題:“不過姜先生這次之所以獲勝,卻恰恰是因為入味入得好。他做的這道菜,各種輔料的鮮香已完全滲入到乾絲的最裡層,吃來異常美味;相較之下,你們做出的乾絲,雖然切得纖細,但輔料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