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 頁)
那洋鬼子在我們的土地上囂張得很!只可恨朝廷把林大人革職,換那個琦善和奕山來賣國!還簽了個什麼《穿鼻草約》!今天我們已經殺了幾個洋鬼子了,明日,他們一定會再來的。所以,我提議,我們一起商量個法子,和他們好好鬥一場!決不能讓洋鬼子再欺負我們!”
大家群情激昂。個個摩拳擦掌,嘴裡叫道:“和他們拼了!”
古廟裡一片鬧哄哄的,鋤頭頓地的聲音,鐮刀敲擊的聲音……各種農具擊打的聲音和人們嘴裡叫嚷的聲音,混在一起,幾乎要將古廟的屋頂掀掉。
梁梅清將雙手舉起往下壓了壓,道:“我們憤怒是應該的,但是,光有憤怒是不夠的。我們必須商量一個方法來。如果敵人再犯,我們要怎麼樣去對付敵人?”
大家商量了許久,最後商量好:村裡凡16歲以上60歲以下的男子一齊出動,上陣殺賊,婦孺老弱一律疏散到西海茶頭、潭村一帶。
這時,韋紹光派人從北帝廟裡捧出三星黑旗。大家點起香燭,由韋紹光和梁梅清領頭,男人們對旗立誓:旗進人進,旗退人退,打死無怨!
做完這一切,梁梅清道:“只我們這一兩個村的力量太小了,那洋鬼子有洋槍洋炮,我們得找一處有利的地形,聯合更多的人一起參加戰鬥,才能取得勝利!”
韋紹光聽著點了點頭。
人叢裡一個男人道:“我們把四周的鄉鄰們都聯合起來吧。我們分派一些代表出去聯絡他們。”
大家紛紛點頭稱是。
不一會兒大家分派好了代表,馬上到附近各村進行聯絡。
梁梅清也出去聯絡當地水勇來參戰。
下午,各鄉派來的代表們在牛欄崗一起商議好:各鄉自成一單位,各備一面大旗,一個領隊,各鄉由各鄉推舉的領隊指揮戰鬥;每鄉準備大鑼數面,一鄉鳴鑼,眾鄉皆出;15歲以上50歲以下男子,一律出動;採取誘敵深入聚在一起殲滅的包圍戰術。
第二日晨,天氣睛朗。103鄉群眾組成的數千名義勇軍聚在牛欄崗。集合完,由一部分人由梁梅清帶領著一起向四方炮臺推進,另一部分人在韋紹光的帶領下埋伏在牛欄崗。
梁梅清帶領著人們到達四方炮臺時,英軍正在吃早飯。眾人突然爆發出一陣震天喊聲,手裡拿著雪亮的刀、矛和五顏六色的旗幟,漫山遍野向他們衝來。
英軍錯愕。
英軍司令官渥烏古慌忙下令一部分人留守陣地,一部分人攜著來復槍、榴彈炮、野戰炮等向鄉民們殺來。
大家知道英軍武器的厲害。梁梅清指揮大家朝三元里村北撤退,先暫時不要和英軍進行正面交鋒,要將他們引到牛欄崗再進行決戰。
英軍便一路追趕著他們。
可能是撤得太快,英軍追了一段路,竟失去了追擊的方向。
梁梅清見此情景,怕他們入不了圈套。靈機一動,叫了幾個行動靈活的男人留下,和自己一道假裝坐在樹下喝茶。
那英兵看到有人坐在那裡,便一路追了過來。待他們走近了,梁梅清他們丟了武器假意逃跑。英軍不知是計,一味窮追。前面是一片水稻田,大型的裝備無法前進,英軍只得放棄那些重武器,只能攜著輕便武器繼續追趕。
快到牛欄崗時,狡猾的渥烏古害怕陷入埋伏,忙下令撤退。但這時已經遲了,只聽一聲鑼響,牛欄崗上出現了好幾千人,他們手裡握著平時幹活的農具——耙、擔挑、鋤頭、鐵鍬和刀、矛等。
這時,只見剛剛還晴好的天氣突然烏雲密佈,雷聲隆隆。不一會兒,狂風暴雨從天而降。
似乎老天爺也在為這一場戰事助威。人們得到鼓舞,鬥志大增。
那渥烏古卻慌了神,急忙下令射擊,可是手裡的槍火力小,射程短,而且子彈有限,在慌亂中根本起不了什麼作用。哪裡擋得住如潮湧的群眾?
渥烏古見狀不妙,趕緊下令撤退。
雨越下越大,到處白茫茫一片,田間小路都給淹沒了。
梁梅清在大雨中,顯得格外精神。
他手握一把短刀,帶頭朝英軍衝去。
英國人雖然牛高馬大,但穿著長筒皮靴,走在路上又重又滑。他們正結成方隊,一個挨一個跌跌撞撞一步一步地往後挪著步。由於火藥受了潮,不能射擊,面對手握刀耙的農民們毫無還手之力。
梁梅清一刀一個,象割韭菜一樣,很快便撂倒了一大片。
身後的人們也用長扒鉤把躲在後面陣事裡的英兵一個個鉤倒在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