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 第17部分

第17部分(第2/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寶可夢之命運的邂逅買下飛科,成為LPL守護神!王者榮耀戰鬥記錄冊寶可夢之暴君統治女扮男裝,被高冷千金倒追開局擊殺尹志平剛穿越就要滅世是怎麼回事末世:雙皇廢土求生提示來自50年後,叫我怎麼輸?末日遊戲:喪屍竟是自己你把faker都打抑鬱了?NBA:最強3D,神級跑位!小寡婦翻身,受不了新還珠傳奇之風雲再起刀刀直播間鬥破蒼穹之星辰天命重生黛玉清仇錄第五人格:尋找感染源盜筆:被張麒麟暗戀?我是男的!殘夢遺傷

臺灣出版的西安事變史料的主編在前言中說:西安事變關係國家命運至深且巨,舉凡中日戰爭之提前爆發及中共戰時之坐大,乃至大陸10 億同胞陷於中共暴行之下,推源禍始,實皆肇端於這一不幸事件。

四、全國性抗戰的開始

1、國共合作,共赴國難

在民族危亡的嚴重關頭,只有全民族團結抗戰是中國生存和發展的唯一出路。中國共產黨高舉起抗日的大旗,在七七事變發生的第二天就通電全國,號召“全中國同胞,政府,與軍隊,團結起來,築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國共兩黨親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進攻”同日,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紅軍領導人致電蔣介石,表示紅軍將士願意“與敵周旋,以達保土衛國之目的”。黨的各級組織積極動員人民群眾參加抗日戰爭。為促進國共兩黨實現團結抗日,中共中央派周恩來等再上廬山與國民黨談判。周恩來等向蔣介石送交《中共中央為公佈國共合作宣言》,提出迅速發動全民族抗戰、實行民主政治和改善人民生活等基本要求,重申中國共產黨為實現國共合作的四項保證。(應該說是作出了更大的讓步,明確地承認蔣介石為抗日領袖。這些讓步從表面上看是消極的,但是有所不為而後可以有為。透過讓步換取了國民黨對中共合法地位的承認,換取了統一戰線的形成。透過這些讓步,中共贏得了政治上的主動,正如七月十五日宣言講的那樣:“本黨這種光明磊落與委曲求全的態度,獲得了同胞的讚許。”

在全國抗日救亡運動高漲和共產黨倡議國共合作抗戰的情況下,蔣介石7 月17 日在廬山發表談話,表示了準備抗戰的決心,但還沒有完全放棄對日媾和的企圖。蔣介石在演講中說:如果戰端一開,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以後,中共在回答國民黨方面不服從調動,擅自跨越戰區的指責時,總是以蔣的這句話作為反擊。

日軍不斷擴大侵略,把戰火從華北燒到華東。8 月13 日,中國軍隊在上海奮起抗戰。國民黨當局在其統治受到致命威脅時,急欲調動紅軍開赴前線,因而在國共談判中表現出較多的合作願望。8 月,國共兩黨達成將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等協議。8 月25 日,中共中央軍委釋出紅軍改編為八路軍的命令(9 月改稱第十八集團軍),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葉劍英任參謀長,左權任副參謀長,任弼時任政治部主任,鄧小平任政治部副主任,下轄三個師:第一一五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第一二O師,師長賀龍、副師長蕭克;第一二九師,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全軍共4.5 萬多人。接著,在南方八省邊界地區的紅軍和游擊隊除瓊崖紅軍游擊隊外,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下轄四個支隊,全軍共萬人。紅軍改編後迅速開赴抗日前線。國共兩黨軍事上的合作,推動了全國抗戰和國共合作的進一步發展。1937年9 月,陝甘寧革命根據地改稱陝甘寧邊區,轄23 個縣,人口約150 萬,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在中國共產黨的多次催促下,國民黨中央通訊社9 月22 日發表《中共中央為公佈國共合作宣言》;23 日,蔣介石發表實際上承認中國共產黨合法地位的談話,標誌著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全國各族人民、各進步黨派、抗日團體和社會各階層愛國人士以及海外僑胞熱烈歡迎國共兩黨重新合作,並以不同形式,參加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歷史功績:

第一,表明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的破產,說明共產黨“國共合作共同抗日” 的主張合乎歷史的潮流,深得人心。

第二、有利地動員了全國億萬軍民投入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英勇鬥爭。中華民族空前的大團結,對抗日戰爭的全面展開有重大意義。

第三、為中國人民革命力量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2、全民族同仇敵愾,奮起抗戰 教材129

第三節 國民黨與抗日的正面戰場

一、戰略防禦階段的正面戰場

國民黨在抗戰初期表現出一定的抗日積極性。國民黨軍隊先後進行淞滬、忻口、徐州及保衛武漢等戰役,並取得臺兒莊戰役的勝利,殲滅日軍1 萬多。

正面戰場廣大愛國官兵面對優勢武器裝備日軍的大舉進攻;以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英勇頑強地與侵略者戰鬥;流血犧牲者可謂千千萬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豪門遊戲:首席的億萬甜心20幾歲決定女人的一生大唐之極品富商睡睡平安:總裁的冥使嬌妻天之戰記大玄武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