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抑騖若通兮引車還(第2/3 頁)
個龐大的帝國,鬼方。隨後在神秘首領的命令下,向太明邊境進發,太明朝堂聽聞這個訊息,滿朝文武皆是震動,而當時的太明剛與北方八節修訂盟約,士兵都處於休戰期,倒也沒料到這樣的情況發生,所以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很快,太明留守的一部分軍隊就被逼退到漢山關內,而太明南方戰局最重要的關隘居庸關早已丟失,若十方軍隊再次逼近,漢山關也岌岌可危,再次便是太明朝廷岌岌可危,而當時,明皇掌控中庭,聽聞十方之變,倒也未做猶豫,派遣二十五萬大軍南下,由李純侍、劉之牧帶隊,李斯羽由於身體原因只能留守京師。而此時,景王再次出山,未言明什麼因由,扣下十萬軍隊,配合青翡的軍隊留守北方,而李純侍、劉之牧二人帶著十五萬軍隊一路奔向十方,但儘管是這樣,李、劉二人到達南疆後,還是穩紮穩打,一步一步收復失地。
數月後,大軍已經從新奪回居庸關,只是,李純侍與劉之牧站在居庸關的城牆上,李存侍開口說道:“照這樣下去,不出三個月,就可以完全將鬼方徹底擊退,但是我們軍中的糧食只能夠一月之用,況且現在打起我們軍糧主意的人不在少數,之牧,你說應該做何解決之法?”
劉之牧緩緩開口:“為今之道,只有回京求糧,而這條路畢竟艱險重重,三大商閥與五大漕運司中必有人會加以阻攔,所以我二人,必須有一人親自回京嚮明皇稟明此間情況,才可做將來之打算,不過如今還可堅持一段時間,等再取下一城,我才可放心入京。”
說著,爺倆也無多話,十日後,李、劉大軍在十里崗殲滅敵人十數萬,但考慮軍中情況,亦不可再次突進,便留下一些軍士守衛,率著大軍回到了居庸關。
經過深思熟慮,李純侍還是同意劉之牧的意見,由他親自入京,倒也能將此間情況講述清楚,而暫時十方之軍也不敢來犯,於是,劉之牧帶著數百兵士秘密出發了,只是此次分別對於李純侍來說竟是永別,那一戰中,有幸存者說是流寇之亂,因為埋伏他們的數千壯丁,皆身著不同衣物,且無秩序紀律,但就是這樣的散亂宵小,戰鬥力竟不輸於一只軍隊。
而那場戰役中存活下來的人,不過百之一二,不幸的是,劉之牧再也回不來,等到李純侍聽聞這個訊息,劉之牧的屍體已經涼透,於是,李純侍派遣斥候打探流寇訊息,五天後,果然發現流寇蹤跡,這些流寇是盤龍山盤龍齋之人,等到斥候回到居庸關,李純侍率領一萬大軍親自滅了寇眾,期間,打掃戰場收出許多存糧與財物,也不知那些財物從何而來,因為沒有任何的線索指明,不過李純侍還是將戰利品帶到軍中,充作軍用,解決了軍中問題。
一日後,十方的軍隊莫名其妙的再次襲來,李純侍懷著悲痛率軍出擊,連下數城,退敵幾十裡。
隨後,李純侍再次回到居庸關,為死去的軍士操持魂禮,不久之後,軍中便傳出李純侍積思成疾,鬱鬱而終的訊息。
而當劉之敏講到這裡,便從懷中掏出一塊玉佩,遞給李斯羽,開口說道:“這塊玉佩是之牧死前一直牢牢握在手中的,李將軍收斂他的殘骸的時候從他手中取出,我也不知道是否與他之死有什麼關聯,而這玉佩,我能得到,還要多虧李顯李副將。”
“老將軍在之牧死後的第三天,也悄然落幕,而之牧來南疆的時候是告知過我的,所以我從書山林中帶著小七、小九打算見他一面,可惜見到的是他的最後一面。”說著,眼淚從臉龐上劃下。
劉之敏又繼續開口道:“後來就是我送之牧、李將軍回北疆了,但我的身份不能在外面停留太久,所以將他們送到北疆之後,只見了斯羽你一面,其餘的事情你們應該都清楚了。”
這時,李斯羽與劉之敏都沉默下來,反倒是青翡開口:“看來,這些年我們都錯怪那人了,恐怕他也沒預料到會發生這樣的事,他將一部分兵力留守是對的,這太明朝堂看來不像表面上的那麼簡單啊!除了外患,還有內憂啊!這麼些年,我和明皇也沒看明白,看來,是那人一直在保護著我們,想來那人做的許多事肯定是我們所不知道的,但他好像……“
說道這裡便止了口,而此刻,李斯羽才仔細看手中得玉佩,這一看,她大感驚訝,因為同樣的玉佩她……見過。
熟悉的紋路,熟悉的材質,怎麼看都與李詵的伴生玉佩一般無二,只是這麼多年,她從未見他戴過,而李詵的那塊伴生玉佩也一直被珍藏著,除了她與仙兒,還有李詵本人,誰也不知道玉佩的存在,怎麼莫名奇妙的冒出一塊一模一樣的來,會是詵兒的那一塊麼?
看著在一旁靜靜聆聽的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