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日連續發出兩封指示信,向鄂陝、豫陝西特委傳達灃峪口會議精神。
7月30日,鄂豫陝省委率紅二十五軍從江口鎮出發,繼續向西挺進。8月1日攻佔川陝公路要地雙石鋪(今鳳縣縣城),殲敵一部,俘敵少鈄參議一名,截獲了一些檔案和報紙。其中7月16日《大公報》報道:“松潘西南連日有激戰。”22日《大公報》又報道:“朱、毛部已越過六千公尺的巴朗山,向北進行,……擬有窺甘青交界之洮州、岷縣、西固等處。”綜合敵人口供和檔案、報紙提供的資訊,證實中央紅軍正在北上,而國民黨胡宗南、馬鴻賓等部部署於川西北和甘南邊境、渭河沿線和西蘭公路附近,防紅軍主力北上,據此,紅二十五軍決定立即進入甘肅省境內,以威脅敵人後方,配合中央紅軍的北上行動。8月3日,紅二十五軍攻佔甘肅兩當縣城。然後轉向西北,翻越麥積山,直逼隴東重鎮天水城下。8月9日,夜襲天水北關。8月11日,紅二十五軍乘勝北渡渭河,進佔了秦安縣城。
紅二十五軍迅速西進,使國民黨當局極為震驚。蔣介石於7月26日至8月10日,從成都“行轅”連發數道電令,最初要求加強西安、寶雞、漢中之線的碉堡封鎖,防紅二十五軍入甘;繼則要求陝軍各部“不分省界,跟蹤追擊”,並要第五十一軍“派一部向鳳(縣)徽(縣)方向輕裝截堵;最後在8月10日的電報中聲稱:“查徐海東匪西竄原因在策應朱毛,我軍應採用內線作戰要領,先以優勢兵力迅速解決徐匪,再行以全力回擊朱毛”。並電令薛嶽、王均、于學忠、楊虎城等部,各抽調一部分兵力,集中對付紅二十五軍。紅二十五軍的行動,吸引和牽制了川、陝、甘邊界的國民黨軍,對中央紅軍的北上起了重要的配合作用。
8月14日,紅二十五軍威逼靜寧縣城,切斷橫貫陝甘兩省的西(安)蘭(州)公路。8月15日,紅二十五軍進至靜寧縣城以北50華里的興隆鎮。興隆鎮是回族群眾聚居的地方,鄂豫陝省委和軍領導要求部隊注意尊重回族人民的風俗習慣,嚴格執行黨的民族政策,並向回族群眾宣傳共產黨和紅軍抗日救國主張,擴大了黨和紅軍的影響。
8月17日,紅二十五軍沿西蘭公路東進,一舉攻克寧夏隆德縣城。接著連夜翻越六盤山,逼近平涼縣城。8月20日,紅二十五軍在平涼以東之四十里鋪南渡涇河,在白水鎮附近將尾追的國民黨軍第四十師一0五旅三個步兵營打垮。8月21日,紅二十五軍進至涇川以西,翻越王母宮塬徒涉汭河,部隊剛過了一半,因大雨滂沱河水突漲,軍直屬隊和擔任後衛的第二二三團被阻於北岸。這時,國民黨軍第三十五師一0四旅二0八團1000餘人由涇川方向沿王母宮塬向紅軍襲來,戰鬥在塬上的四坡村打響。因紅二十五軍先頭部隊已渡過汭河,難以回援,二二三團處於背水作戰,形勢極為不利。在此危急關頭,軍政委吳煥先帶領軍部交通隊和學兵連一百五六十人,直插敵人腰部,從側後向敵人發動攻擊,二二三團在重機槍火力的掩護下,乘機向敵人猛烈反擊,經過激戰,將國民黨軍1000餘人全部殲滅,並擊斃其團長馬開基。不幸的是,中共鄂豫陝省委代理書記、紅二十五軍政委吳煥先在四坡村戰鬥中壯烈犧牲,年僅28歲,吳煥先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人之一,也是鄂豫陝省委和紅二十五軍的卓越領導者,他的犧牲,是紅二十五軍的重大損失。
此後,紅二十五軍在靈臺、崇信一帶活動,並極力尋覓有關紅一、紅四方面軍北上的情況,但一直沒有確實的訊息。這時蝟集陝甘邊界的各路國民黨軍正在向紅二十五軍周圍集中,有形成合圍之勢。鄂豫陝省委認為,一時難以獲得中央紅軍的確切訊息,紅二十五軍繼續進行無後方依託的行動十分不利,遂決定迅速奔赴西北根據地,與西北紅軍會師。
1935年9月7日,紅二十五軍到達甘肅合水縣豹子川(今屬華池縣)。鄂豫陝省委在此召開會議,決定由程子華接任省委代理書記兼紅二十五軍政委,徐海東任軍長。9月9日,紅二十五軍到達西北根據地赤安縣(原保安縣、今志丹縣)永寧山。9月15日,在西北根據地黨政軍領導和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聲中,紅二十五軍到達延川縣永坪鎮,成為紅軍長征中先期到達陝北的第一支隊伍,勝利完成長征。
四、西北根據地的發展與紅十五軍團的成立
西北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陝甘邊、陝北兩塊根據地統一的基礎上發展和鞏固起來的,是土地革命戰爭後期全國僅存的一塊完整的革命根據地。
1929年後,按照中共陝西省委的指示,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