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頁)
五路主任,'五路'好象沒政委”,“'白'打了一段遊擊,就掉隊了”。
'5'陳先瑞同志在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七日至八日的一個座談會上說:“會合是二次。第一次是梁家墳,解決統一指揮問題”。“為什麼分開呢?各自要回去安排一下,收容失散人員,地方工作要交待、因為比較倉促,我們只有六路西區游擊隊,三、五、七、九路部沒找到,全部會合再集中”。“後又在碾子坪集中,時間是十月十九日”。
'6'陳先瑞同志在上述座談會上說:“特委剛組成時委員有:鄭位三、陳先瑞、方升普、李隆貴、李學先'後增加的'、李書全、袁崇安、曾焜;常委有鄭位三、陳先瑞、方升普、李隆貴、曾焜(以後是李學先);書記鄭位三。”
'7'李書全同志在上述座談會上說:“七十四師成立時方升普不是參謀長,是副師長,好象兼參謀長(範鐵民插話:沒有參謀長)。”待查。
'8'四畝地系村名,屬於陝縣轄。
'9'李書全同志在上述座談會上說:“寧佛工委書記先是羅明義,以後是方升普、劉建挺。”
'10'據當地老年群眾回憶,紅七十四師是一九三六年春節前開啟寧陝縣城的。
'11'據鄭位三同志回憶,奔襲鳳縣雙石鋪是緊接夜襲戶縣的事。
00、戴季英關於紅二十五軍鬥爭史的談話紀要
陳先瑞於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二十四、二十五日,兩次走訪了戴季英同志,就紅二十五軍戰史有關問題作了交談。現將戴季英同志談話內容綜合整理如下:
一、對紅二十五軍鬥爭史稿的看法。我是昨天晚上才見到你們這個稿子,大概翻了一下,根據你們的經歷和水平,能夠寫到這個程度,也是很不錯的。“結束語”總結了四個方面的問題,但缺乏一條總的掛帥的內容。毛主席曾經說過,中國革命是十月革命的繼續。鄂豫皖蘇區的建立經過,完全是按照黨的第六次代表大會的決議精神執行的,這就是反帝、反封建土地革命,堅持武裝鬥爭,實行武裝割據,以鄉村包圍城市。這是總的路線、方針、原則。毛主席從理論上對這個問題講得十分透徹,應當總掛一下。鄂豫皖蘇區,堅決執行貫徹了這個總的原則,方問是正確的,如果加上這一條內容,加以總結,就有了掛帥的了。
三次“左”傾路線的影響是:(一)瞿秋白的盲動主義,因為敵人的殘酷屠殺,主張實行報復行動,叫攻打車站、破壞建築,這對我們影響不大。(二)李立三路線主要是攻打中心城市,如提出“打到武漢過中秋”。這個對我們有影響,曾在黃安南部,動員群眾攻打武漢,群眾不肯接受,說“哪打得下武漢?”雖說時間短,但有影響。(三)王明的“左”傾路線,中央曾有指示,不讓敵人佔領蘇區一寸土地。這對我們影響大些,首先在敵我力量的對比上,發生了錯誤。七里坪戰役的失敗,就很說明問題。
紅二十五軍的歷史,要抓住幾個重點階段寫,即四方面軍走後,堅持了兩年鬥爭;程子華來後,決定戰略轉移,開闢了陝南根據地;省委主要領導同志堅決反對入川;以及後來的西征北上,到達陝北等。名稱問題,還是叫戰史、軍史為好。文字上不好寫的地方,可以從略。
二、紅二十五軍的成立經過四方面軍臨走時,在黃柴畈召集的領導人會議,王平章參加了。其他省委成員均未參加。之後,省委在長衝召開會議,由王平章口頭傳達了黃柴畈會議內容。當時參加的有:沈澤民、徐寶珊、吳煥先、成仿吾、高敬亭、鄭位三、戴季英等。郭述申因在皖西,還沒有過來,未參加。王平章傳達的主要內容:一是主力要突出鄂豫皖蘇區,決定留人。說張國燾向中央報告了,將省委成員留在原地,王平章也留下,我也留下。說我們大多是蘇區的創始人,留下繼續保衛蘇區。一是要建立主力紅軍,堅持鬥爭。沈澤民當時寫信給張國燾,要調十師回來。張不允許,說在黃柴畈會上定了,叫自己搞。這都是王平章傳達的。
四方面軍走後,省委在長衝開過好幾次會議。我是從四姑墩趕到長衝的。大約半個月之後,省委就決定成立紅二十五軍。為什麼叫紅二十五軍,主要是為了紀念蔡申熙,當時已得知他在河口戰鬥中犧牲了。紅二十五軍的建立,主要以我的二十七師為主力。當時有三個團(徐海東將其中的七十九團帶往皖西去了),改為七十四師。當時還沒有軍部。軍部就是原二十七師師部。吳煥先為軍長,我是政治委員。郭述申帶二十七軍來到了鄂東北,這才成立七十五師。這時也才正式成立軍部。徐海東為七十四師師長,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