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頁)
脫離農村實際、盲目冒進的一面。
2006年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開局之年,全國大地沐浴著新農村、新面貌、新幹勁的春風。新農村建設正如火如荼地在大江南北展開。農民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新農村建設需要農民的智慧,更需要他們的激情和幹勁。
今天,嵖岈山人以歷史為鑑,以政策為綱,從實際出發,大力發展林果、養殖、旅遊等有特色的產業,懷著“與天比、與地鬥”的激情和決心,在榮譽散盡的今天,用實實在在的奮鬥精神來迎接新農村建設的高潮。曾經的激情,是對幸福生活的追求;曾經的團結,是美好明天的渴望。嵖岈山人堅信,新農村建設的廣闊天地裡,嵖岈山人將依然豪情萬丈,破浪前行!
韶山人與時俱進建設新農村(1)
湖南省韶山市韶山村,因是毛澤東的故鄉而聞名遐邇。中國共產黨最早的農村黨支部——韶山特別黨支部也誕生於此。這樣一個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小山村,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依託紅色旅遊業,在新農村建設的道路上又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韶山村名片
韶山村面積4�9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60�5畝,共有15個村民小組,456戶,農業人口1311人,省市有關單位駐村城鎮人口2400人,全村共產黨員78人,設黨總支一個,支部2個(農業支部和企業支部)
1994年,韶山村率先成為湘潭市“小康村”
199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過億元
韶山村先後被評為“全國計劃生育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先進村委會”“全國文明村鎮”“全國民主法制示範村”及湖南省首批“十佳紅旗村”。
2004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又提出要把韶山建設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示範工程、率先實現全國小康的示範工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的示範工程、旅遊產業發展的示範工程和城鄉人民率先致富的示範工程,即“五個示範工程”。
紅太陽昇起的地方
“東方紅,太陽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伴隨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記者走進了韶山沖。
1893年12月26日,韶山上屋場,毛順生、文七妹夫婦的第三個兒子降臨人間,這個名叫“石三娃”的伢子,就是後來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改變中國面貌的一代偉人——毛澤東。
1925年,毛澤東和妻子楊開慧及兒子岸英、岸青回到韶山上屋場。同年6月的一天晚上,在家中閣樓上,毛澤東親自主持了毛新梅、李耿候、鍾志申、龐叔侃4位農民的入黨儀式。從安源路礦歸來的中###員毛福軒被任命為支部書記。自此,中共韶山支部誕生了,因該支部直屬當時的中共湘區委員會領導,故又稱韶山特別支部。在第一屆黨支部5位成員的領導下,韶山農###動從此轟轟烈烈展開,並在全國產生了巨大影響。
韶山人民從那時起,就在黨的領導下,為求翻身得解放,不怕犧牲,前仆後繼,用寶貴的生命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難忘流金歲月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向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韶山,也因為出了個毛澤東,而成為世人嚮往的聖地。
在一棟綠樹鮮花環繞的小洋房裡,記者見到了韶山第一個互助組——劉秀華互助組組長、今年78歲的劉秀華大媽,她回憶起當年人們參觀韶山的情景,仍是激動不已:“那時候整天紅旗飄揚,村裡是人山人海,參觀隊伍見首不見尾……了不得,了不得!”
在毛澤東紀念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記者得以看到那些塵封的《接待日誌》,厚厚的一堆本子裡寫滿黨和國家領導人、民主黨派人士、國際友人及普通群眾前來韶山參觀的真實記錄。
韶山人與時俱進
在“毛家飯店”,記者一進門就看到一位精神矍鑠的老太太正忙著招呼客人,她就是湯瑞仁大媽。這位曾經捧著與毛主席的合影激動地哭了三天三夜的大媽,從大膽地在毛澤東故居前賣茶葉蛋,到第一個開辦以毛姓命名的飯店,進而建成今天加盟店遍佈全國的餐飲集團,她身上所體現的正是韶山人民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的精神。
“韶山的旅遊業和文化有其獨特的地位,歷史既給韶山帶來了榮耀,也為韶山帶來了繁榮。”以收藏、開發和經營毛澤東紀念品而聞名的韶山新一代“淘金手”田海明,自豪地對記者說。
在韶山,改變觀念,緊跟市場,開拓創新發家致富的人不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