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部分(第2/4 頁)
。“我天天這麼想不行啊?你管我!”
“還真管著了……”
[嗶——]書稥尐腐購買
最精彩的決鬥,是在臺面下的,無聲無息,沒有觀眾,甚至對手都不知道你出招了,是隻能自己暗爽的那一種。
就像見蔡恆公的那位扁鵲他家大哥,本事最高,名氣反而最小。
宮斗的要決,在於不動聲色。
我果然是寂寞的,淑嘉有些無聊地想。
寂寞也不錯,孩子都快能上幼兒園了,也不想太鬧騰了。
我本也不是什麼神仙姐姐,凡人自有凡人的婚姻生活,從不諱談經營,也不怕被說市儈。凡事想要得到,就要付出。不能因為愛情之花美好,就把它放在懸崖上等人攀折,苦逼著等人付出,是傻子的行為。
他不懂,慢慢教他,他要跑,二丫,上繩子!
作者有話要說:捂臉,我不知道有沒有寫崩掉T T
這一章的後半段真的好難寫……
不知道這樣的二姑娘會不會很陰險?這樣的二太子會不會不討喜……
世事洞明皆學問
或許每個人都對自己的祖國有一份期望,希望這個國家越來越好,越來越……照著自己理想中的樣子去演變。不同的是,有的人去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有的人真的只是在夢想,還有的人一直表達著不滿。
康熙也是個有理想的人,真幸運,他有這個資源讓這個國家按照他設計的藍圖去建設。
實際上的滿漢分治,確實地說是旗、民分治,作為統治基礎,無數次地強調不要忘掉祖先的尚武之風。
努力消除四周的風險,平三藩、收臺灣、剿滅葛爾丹……
在文化上也要做出聖明之象,堅定地透過科舉把漢族知識份子籠絡住。
最重要的還是在權力架構上的設想,太子居中,大阿哥為輔主軍事,三阿哥主文,四阿哥去辦庶務……同時,還要讓諸庶子長大後作為釘子扎進八旗裡。
最後一點需要解釋一下,按,皇子們成年是必要封入各旗的,即,上三旗裡是絕不會出現有高階封爵的皇族的,他們都作為大小旗主封入各旗當主子去了,從此拖家帶口歸入下五旗。能留在上三旗的覺羅,那都是級別低到一度程度血脈還很遠的人。就沒有一個王爺是呆在上三旗的。
八旗有上下之分,卻不代表著上三旗隨便拿出個人來就比下五旗高貴。
下五旗裡能人多啊,鐵帽子王們、開國的親戚們……一堆一堆的,你就是個皇子,被封進去了,也未必就能橫行得了。股份制,同志們,這是股份制。
對於已經做了幾十年皇帝的康熙來說,控制慾當然是越來越強了的,要是不想多抓點股份在手上,那就不是他了。中央集權的副產品——凡事都想掌握一下。所以,八阿哥胤禩的任務就顯得格外的受重視。
最近這些年來,安王府的勢頭太耀眼了。勢力也確實大,嶽樂的兒子們出了好幾個王,還有貝子等銜,康熙的兒子們其爵位也不過如此了。尾大不掉是最忌諱的事情了,必須砍。
康熙個對兒子們要求嚴格的皇帝:老子把你們封進去了,你們堂堂皇子,還要看除了你爹之外的人的臉色,你你你你……你太給老子丟臉了,老子抽你!
就是這樣。想不被罵,就要站住腳;想要被表揚,就要有拿得出手的政績。
還好,他的兒子們都不是省油的燈。
康熙微笑著,聽著底下彙報說八阿哥的賢名漸起,在正藍旗裡混得很是滋潤。笑對胤礽道:“看來封他入正藍旗是封對了。”
胤礽抽抽嘴角:“八弟為人和氣,一向是有口碑的。”
康熙捻鬚不語,選八阿哥入正藍旗,還有一大原因乃是他能放低姿態。這要封的是大阿哥,不談其年齡是不是跟郭絡羅氏配得上,光老大那脾氣,還沒無間成功就得叫人給陰了。
安王府在文人中一向有好評,嶽樂的兒子們文學造詣都很不錯,選個外表很和氣、母親出身不高的老八,也是為了放鬆他們的警惕。
因為老八辦事得他的心意,康熙是絕不吝封賞的。衛氏就要被冊為嬪,老八也做到了貝勒。
唉呀,大好的國家,按著自己的意志執行,越來越繁榮昌盛。自家子孫萬代,綿延不息還一直榮華富貴著,真是一件美事!
太子漸漸有樣子了,康熙眯起眼睛上下打量了一下兒子,越發沉穩也更加老實貼心。年幼時的驕橫之氣漸去,人也成熟了起來。太子越來越表現出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