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部分(第1/4 頁)
胤礽受弟弟們的拜託,向康熙打探一下對胤祥婚事的安排。誰都知道,這皇子福晉的位子,是大挑前就有個腹稿的。雖然不至於已經決定了誰配給誰,大致的指導方針皇帝肯定已經有了。
胤禛向胤礽提出這個請求的時候,胤祥雖沒有開口也記得他額孃的孝期,耳朵卻不由地豎了起來。胤礽爽快地答應了:“成,我去問問。不過,可能還沒定,只是知道個大概。”他自己也想知道一下康熙的思路。
這天晚上,胤礽就摸到了康熙那裡。陪著讀了一會兒書,捧了一回茶:“天氣漸熱,也不知道皇太后祖母怎麼樣了。這樣的天兒,她老人家最愛打瞌睡了。”
康熙道:“她有事兒做,如今怕正精神著呢。”
胤礽作思考狀,然後恍然大悟:“今年大挑?”看康熙的表情沒那麼在意,順勢往話題上引,“白天還說起來的,現在倒忘了。”
“白天說起來過?”
胤礽非常自然地道:“我們白天無事,一邊兒騎馬一邊兒閒聊,說到德妃母給十四弟準備婚事的事兒了。”
“她也是!”康熙丟下這麼一句,不再說別的,開始喝茶。
胤礽笑道:“做母親的當然會這樣,十四弟也是幸運呢。”
康熙以為他在感嘆自身,不意胤礽又說了一句:“雖有內務府與禮部,可是……十三弟的事兒,到底還要有個關心操辦的人才好呢。還有十弟也是一樣。”
康熙眯了一下眼睛,已有了腹案:“這個不必擔心,宮裡的支應的事情就交給貴妃。”
胤礽以手加額:“正是,再合適不過了呢,”猶豫了一下,欲言又止,終於決定問出來,“您會給十弟和十三弟指什麼樣兒的人呢?”
他的表情落入康熙眼裡,已經有了評估,大約是老十三找過太子了。兩個兒子他都挺喜歡的,樂意放一點水,大方地告訴他:“沒了額孃的孩子,還有朕這個阿瑪呢,自然不會虧了他們,”然後又睨了胤礽一眼,“你還有什麼要問的?一併問了罷。”
胤礽道:“兒子哪有什麼要問的,不過白打聽一下麼——汗阿瑪心裡定了人了?”
康熙鄙視地看了他一眼:“這叫沒有要問的?”念及他是幫胤祥打聽,很有兄弟情,大方地告訴他,“朕還沒想好呢,他額娘去了,總要給個好媳婦。朕已決意把齊世的女兒給老九,就把馬爾漢家的給老十三罷。”
胤礽趁機接著打探:“十三弟孝期未過,不知道十三弟妹年紀如何?”
“都是一撥大挑的,都是那麼個年紀,長兩歲又如何?幼兩歲又如何?都等得。”
“汗阿瑪說得是。”
說到了家事,胤礽努力剋制著,不要談及秀女太多,免得引起誤會,只好往兄弟們身上說:“想當年,弟弟們都還小,一晃眼都要成家了呢。”
一句話引起了康熙的感慨,更加深入地探討了皇子們的問題。胤礽像是才發現似的:“大哥也要再娶個嫂子了,今年內務府得忙得腳後跟兒打後腦勺了。”快說我大嫂是誰啊~
康熙沒說太子他大嫂,反是誇起了太子他大哥:“老大有些魯莽暴躁,卻是個真誠可愛的人,你們兄弟要多親近。”
太子傻眼了,死一個老婆,就被誇了好多次,胤禔,你這是走運還是不走運啊?他現在是個友好的好弟弟,只好順著康熙的話誇胤禔:“汗阿瑪說得是,兒子謹記汗阿瑪教誨。”
康熙感嘆:“他是個有情有義的人,確也憔悴不少,幸而哀而不傷,不然朕就要發愁了。你們多開解開解他。”
太TM刺激人了,這個傢伙,對兄弟要麼瞧不起、要麼巴不得人家倒黴、要麼把人家當跟班兒,他哪裡有情有義了?他差使照辦,壞事照幹,上個月跟您一直去校場,騎得了馬、拉得開弓,憔悴個'嗶——'
假惺惺!誰信啊!口中還要說:“兒子常與大哥說話來的,上個月聽他說,還在叫報恩寺的僧徒為大嫂唸經。”
康熙信啊!
康熙點頭道:“他這樣很好,讀些經書也好斂了他的脾氣,看事淡泊些。我看很有用,他如今倒是穩重不少。”
胤礽下巴都要掉了。
直到回到自己的住處,才雙手兜著下巴給重灌了回去。死活睡不著,半夜的時候忽然悟了,“看事淡泊些”。
康熙的本意乃是看淡點生離死別,不要當個痴情種。到了胤礽這裡,是覺得另有深意,即:不要強出頭,韜光養晦!可不是麼,老大這一裝,顯得淡泊名利,汗阿瑪對他的好感一下子就提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