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部分(第2/4 頁)
比較關心的。都以為正旦過後,他會有所表示的,現在看來,除了把幾個小兄弟給扣在了宮裡,把幾個老太妃放到了宮外,也沒有什麼實際性的舉動啊。
他會怎麼對兄弟們呢?
不過弘昱呢,就讓眾人感情複雜了,不少人跟老大在東、西五所住過,不是鄰居就是街坊,也算是看著他長大的(雖然在還沒長太大的時候就被抓走關了起來)。弘昱在長輩面前禮貌還不錯,一路叔叔叫過來,也還算可愛。
現在這算是怎麼一回事呢?這年頭畫圈圈跟動刀子,本質上沒區別的。捱過刀子還要當聖母?顯然不是他們家族的風格。可是胤礽要充門面,大家也只能痛苦地跟著演戲。
苦逼。
飯也沒吃幾口,回去還要加個餐。
與他們相反,弘昱倒是已經認清了道路:老老實實待著。與弘晰等哥哥弟弟地叫著,再對他們的學習水平表示一點驚訝。
胤礽笑容之下,心裡翻騰著糾結。與所有弟弟們一樣,大家對允禔是沒什麼好感的,他還是直接受害人。但是!他是皇帝,必須不能顯出睚眥必報來。弘昱這孩子也是他侄子不是?
忍了!
這一件倒是小事,他付出了一點點弘昱的生活費,還能得到滿堂讚譽。最主要的是,以一種仁慈的表情示人,能夠起到麻痺廣大人民群眾的作用。
他最糾結的是:這幫子兄弟要怎麼安排?
康熙手下教育出來的孩子,還真沒幾個廢柴,哪怕是眼下,奪嫡之爭的火苗剛燃起來就被撲滅了,未經過那樣殘酷鬥爭的眾兄弟水平還是不可小覷的。而且,他們人多!
康熙是個高產的皇帝,後宮多、兒女當然多。現在有名有號的兄弟有十幾個,一個個地都給安排了,自家兒子眼看著長大了就沒地方放了啊!看著兄弟們佔領朝堂?胤礽沒那麼傻。可兒子們年紀確實還不大,需要時間,在他們長大的這段時間裡需要有人來幹活。卸磨殺驢的事兒呢,胤礽還不想幹,所以他惆悵了。壓著幾個弟弟在宮裡守孝,也有這麼一層意思。他得想想,這些拿著那麼多工資的人要怎麼用。白養著?不願意。領一部差使,也不大合適。
一時又想到了還有幾個沒封爵的弟弟,胤礽的笑容裡透著一絲苦澀:得再扒拉些個佐領出來好封人啊。這一刻,我們有理由相信他理解了漢代削藩的奧義。
胤礽聽著弘旦在與弘昱敘舊:“塞上一別,幾年未見啦。”
弘曈與堂兄聯絡感情:“往後咱們就是鄰居啦,可以一起去上學了。”
把目光移了移,胤礽一面陪太皇太后說話:“老祖宗,您看這些曾孫,再過不兩年,他們就要成家,到時候,您就是五世同堂了。”眼睛卻看向弟弟們。
新帝登基,大赦天下都辦了,弟弟們還沒有漲工資,再拖下去就要不好了。先給老三老四老五升一升爵位吧。
唉,天還是不下雨,不知道今年要旱成什麼樣兒了。
太皇太后看著下面的孫子、曾孫,幻想著馬上又要有元孫了,一屋子的小孩子,該是多麼美好!她笑道:“我盼著那一天吶!”
————————————————————————————————————————
想要有元孫,就得先給曾孫娶媳婦兒,這是必經的手續。這就需要指婚,這麼多人一齊指婚,就意味著需要選秀。這件事情把淑嘉給愁住了。
弘昱同學入住皇宮歡迎會的第二天,該上學的都上學去了,寧壽宮後面一片寂靜。淑嘉帶著新上任的茂妃、謙嬪,攜諸弟妹、兒媳,到了寧壽宮,先帝遺妃們已經聚齊了。用她們私下的話來說就是:“一群寡婦也沒旁事做,不過是在太皇太后跟前儘儘孝心,到佛前為先帝唸經祈福而已。”
太皇太后昨天的興奮勁兒還沒過去,抱過烏雲珠來,就對淑嘉說:“我剛才來說呢,孩子們瞅著著都是大人了,”她終於找到了一件可以寄託精神的事情,“昨天皇帝還說,再過兩年該成家了,往後就該熱鬧了。唉呀,這麼多孩子一塊兒成家,秀女兒快不夠用了。”哪個配哪個好呢?
早在淑嘉她們到達之前,太皇太后就已經跟太妃們唸叨過一回了。太妃們哪跟胡亂答話?留下來的要麼等著出宮,要麼乾脆沒兒子,都在皇帝手下討生活的,誰敢多嘴?看這皇帝一上任這一套組合拳打的,就知道不是個善茬兒,太皇太后能說,她們卻不能說——先帝週年未過,誰知道皇帝是個什麼主意呢?
此時聽了太皇太后這麼說,太妃們更不答話了,福晉們也悶不吭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