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部分(第2/4 頁)
康熙這都看不出來。你看,後來他這樣大方,難道不是心虛要補償麼?
可淑嘉知道,事情不是這樣。需要辯解麼?不需要吧,千秋功過,自有後人評說。
服了!允禩也這樣說,終於知道為什麼要把惠妃送到我這裡來了!
作者有話要說:,你再抽抽試試!
附送抽風小劇場:
某日,某宗室長者委婉進諫:皇上,後宮空曠,沒什麼人氣,弄得像鬼片片場不太好吧?是不是充實一下後宮啊?
皇帝:讀過書麼?
答曰:讀過。
皇帝:那就是會寫字了?
答曰:對。
皇帝:那好,回去把馮延巳的《謁金門》抄一百二十遍上繳。
[嘎?這是為什麼?]
[幹你屁事!]
236、弘昱入宮被圍觀
穿越其實是個苦差使,如果是往回了穿,甭管穿到哪兒,其生活條件也沒有後世的好。簡單地說,自來水、電、煤氣、網路、電視、飛機、火車、汽車等等統統地沒有。這些也就罷了,最鬱悶的是,居住水平還不太高。
沒錯,是居住水平。居住水平不單單是指地均居住面積,還有居住的質量。淑嘉穿過來之後,居住水平一直是當代很高的標準,夏天不用擔心蚊蟲冬天不用擔心取暖,到了現在,幾乎可以說是頂尖的了,還是有種種不便。
頭一樣就是採光。你看古畫里美人憑窗而坐,或讀書、或撫琴、或繡花,或者乾脆就是呆坐著,都要憑窗,為什麼?為了好看麼?
當然不是,是因為離開了視窗這一畝三分地兒,屋子裡的光線很不好!平板玻璃沒普及的年代,真讓人憂鬱。
這宮裡的房子講究個隔斷什麼的,東隔西隔的,光也不太好透。主子們見客,為什麼喜歡在正房?那裡門寬,開啟了,光線充足。如果在次間、梢間裡,南沿坑就頂了大用了——它是靠著窗子的。
坤寧宮的條件算不錯了,又是翻修過的,淑嘉也是把訪客往東次間裡頭帶。
坤寧宮形制九間,是建築中的最高規格,但是最頭上的兩間只有房頂,實際上是兩個過道。正經的屋子只有七間而已,當中明間裡擺著寶座,適合比較正式地接見請安的人。
西面打通了兩間的地方作書房,把原來東宮的圖書搬了來,西次間卻擺了尊菩薩像。東邊兒兩間是臥房,床炕俱有,還有妝臺、衣櫃一類的傢俱,還暫時隔出了一小間臥房來放烏雲珠,東次間就是比較隨意親切一點的會客場所了。
南沿炕上設了炕桌,底下兩溜黃花梨的椅子,牆上掛屏。炕上靠兩側牆還有兩排多寶閣,擺著各式珍玩。北面亦設一寶座,亦是接見時用。往這處寶座上一坐,底下趴著的人就只能看到你坐在一團陰影裡,身上的繡的金線發出微弱的光來,頗具神秘色彩,很適合打心理戰。
今天來的客人關係比較近,淑嘉就在南沿炕上坐了。春光明媚,照在身上很是舒服,正適合喝著茶水聊著天兒。
三福晉往宮裡跑得挺勤快,她是淑嘉侄女兒的未來婆婆,她丈夫又是對胤礽有功的人,淑嘉也要給她些面子。三福晉也比較識趣,說話間稱謂早就換了過來:“主子娘娘,皇上真把弘昱養到宮裡了?”
淑惠與淑怡也是來見姐姐的,三人與四福晉、十福晉、十三福晉一起都在椅子上坐了。聽三福晉這樣問,淑惠就說:“瞧三嫂說的,君無戲言,說是叫他進來,自然不是空說的。”
四福晉看了淑嘉一看,又看看淑惠,她進宮來是奉婆母之命也是受了八福晉之託。德妃雖然是在出宮榮養,也不是不知世事,更何況胤礽也是大張旗鼓地把弘昱給放了出來。
隔壁鄰居惠妃當然也知道了,她也想知道兒子一家的近況,便託了德妃打聽情況。德妃很理解惠妃的心情,卻也不想在這事上沾得過多,好好的一個出宮榮養的太妃,巴巴地打著給太皇太后請安的名義再跑到宮裡去看別人的孫子?有病不是?
她就叫過來兒媳婦:“到底是親母子呢,哪有不心疼的?她也知道去宮裡問這事兒不好,倒託到我這裡來了。你去宮裡請安的時候,看著合適就問一聲兒。也別多問,儘儘心就好。那是大罪,你們也不要管得太多,心裡過得去就成了。”
四福晉默默記下了吩咐:“媳婦兒省得了。”
德妃又唸了一聲佛:“我也不是心硬的人,老大犯了糊塗,本是罪無可赦的,皇帝仁慈,只盼著別人不要得寸進尺再牽連無辜就好。”說穿了,允禔的業是自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