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部分(第3/4 頁)
。簡王無爵可升,賞雙親王俸。弘晟已是世子,亦無可賞,只好賜田莊一座。其餘十三、十四俱晉貝勒,弘晰亦封貝勒,開府。
到如軍中將領,傅爾丹已是公爵、領侍衛內大臣,便又給他家一世職,富寧安於本級上加三級,慶德晉了三等伯,石氏一家煊赫滿門。
其他人都在履歷上記上了一筆,宗室裡頭有待襲爵的,這爵位就定下來了,有表現不錯的,也得了新差使。出征大軍,亦各有升賞。
與此同時,對於積極影響中央的蒙古諸部,亦按照貢獻大小各有賞賜。同時,胤礽在與簡王嘀嘀咕咕了幾天之後,又大肆批發宗室貴女。繼給他的養女三公主指婚之後,又把堂妹、裕憲親王的幼女郡主指給翁牛特多羅杜稜郡王倉金,倉金原是康熙女婿的,只是所尚公主已薨,胤礽為籠絡他,又把堂妹嫁了過去。
與此同時,還大肆給弟弟們的女兒封號、指婚,同時中招的還有宗室家裡適齡的女孩子,幾乎要辦一次集體婚禮了。
雍王抽抽嘴角,他成年的就一個閨女,還已經被搶走嫁掉了,這次指婚沒他傢什麼事兒。索性不管這個,專心關注他的本職工作了:“值此大勝,普天同慶,臣弟請行永不加賦。”
不用打仗了,雖然有後續佈置,到底是少了一處用項。至於維持駐藏機構的費用:“難不成拉藏汗在西藏的時候是不收稅的?”
胤礽雖對沒有全殲入侵之準部很有些擔憂:這些人再殺回馬槍怎麼辦?卻也承認,眼下形勢最適合辦國內稅改。
挾戰勝入侵之敵的兵威,正是在國內推行改革的大好時機。只是這個步驟,胤礽另有盤算。
先是“盛世滋丁,永不加賦”,天下莫不感恩戴德。再挾萬民感戴,皇帝名聲正好,來清吏治,是為以民壓官。
把吏治清了,朝廷上下都令行禁止,嚴格執行皇帝命令,不偷奸耍滑了,再殺一個回馬槍,行“攤丁入畝”。是為以官壓紳。
沒錯,胤礽就是用腳趾頭想也知道,這天下當然是士紳地主佔的土地多,如果一上來就找他們的麻煩,皇帝自己的麻煩也來了。他需要一步一步地佈局,最後四面合圍,打士紳一個措手不及。
是啊,誰能想到這樣一個萬民擁戴的好皇帝會對士紳動手呢?
☆、暴風雨就要來了
胤礽躊躇滿志,藉口軍事上的勝利,又有皇后生子等等利好訊息,所以要與大家同樂,故爾下詔“盛世滋丁,永不加賦”。詔令一發,朝野上下一片稱頌之聲。
“汗阿瑪案頭都快要被賀表給淹了,”弘旦與弘曈坐在坤寧裡,說話的是弘旦,“汗阿瑪都快看不過來了。頭兩天還挨著每本掃兩眼,眼下只叫大學士把摺子揀一揀,督撫一分、中樞一分、八旗一分,隨手抽一本看一看就歸檔。”
弘旦是微笑著說這話的,西北用兵,補給線極長,後勤比前線還累。主管戶部的雍王固然忙得不可開交,作為總攬事務之一的皇太子,弘旦不但要知道後勤,還要知道前線情況、各地駐軍哪處可以隨時增援前線等等,同時還要對胤礽關心的所有事件都有個預案,真是比皇帝還忙。
前線戰事結束,他一次放下了後勤、前線、排程三項事務,竟覺得說不出的輕鬆。
淑嘉看了兒子一眼,心道,恩典都叫你爹施完了,這個好人你是做不成了。“頌聖文章少有新意,觀一知百,你阿瑪事兒本就多,看得不耐煩了卻不是常事兒?年年正旦上賀表,他哪一回全看完了?”
這話也就是自家人關起門來說說,是萬萬不能傳到宮外的,否則胤礽不免會得一個不重視臣下的名頭。
弘旦道:“這些場面上的事兒,做的、看的都知道是個面子事兒,少了它們卻又是不行的。”
弘曈有些抑鬱,他現在有妻有子,生活如意,事業就略有不足了。不說做了皇太子的弘旦早就聽政議政,就是弘晰這個異母所出的庶兄,也到前線去鍍了一回金,回來又參與到了理藩院對藏政策的制定中來,撈足了政治資本,內務府已經在宮外給他蓋貝勒府了。
反觀他本人,每日就是跟著聽人家討論得口沫橫飛,什麼事兒也不用他管。有心展現能力,卻沒有舞臺,真是¥!%……
淑嘉已經注意到這個兒子了,問他:“你呢?蘇日格怎麼樣啦?”
蘇日格便是弘曈的長子,還沒滿週歲,尚未得賜名,孩子母親是蒙人,就起了個蒙語的小名兒。蘇日格是音譯,意譯過來就是“成群”,有祈求子孫滿堂之意。
相較之下,蘇日格的小叔叔就沒有個正式的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