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部分(第1/4 頁)
胤礽聽得也是大悔,忘了這一件事情。李光地給想的藉口只在動亂地區適用,其餘如江浙一帶,誰會在要交稅的時候說“我家還有幾百畝地沒算進去,我給你多交點錢”的?
括隱,越是在經濟水平不太高的地方越好弄,江浙一帶就頗為難行。江浙一帶幾百年來教育水平都在全國撥尖兒的,聰明人多、有特權的人也多,叫他們如實申報財產,實在是困難。
另兩個皇室成員由於年幼,資格不夠,只是旁聽。
馬齊作為統治階段裡地位比較高的一員,對於改革稅制增加收入是贊成的。要知道,這些稅裡有很大一部分是拿來給旗人發生活費的。馬齊是旗人,除了關心國家,他是相當關注自身所處的利益集團的利益的。
他也是一直關注這件事情的,此時說起來也是頭頭是道:“聖上既要降不世之隆恩,盛世滋丁,永不加賦,就要弄明白到底有多少人受了這恩惠。再者,本次括隱與歷代不同,括的不只是人口,”反正括出來了他們也交不出來,“還有田畝。田畝多了,丁銀攤到每畝田裡的就少,需繳稅也就輕。”田畝多了,國家收入也就上來了,大家的生活費就有保障了。
胤礽連連點頭,對雍王道:“這件事情你盯著,勿要在今夏之前弄出個大概來,旁的地方便不要緊,蘇浙一帶是財賦重要,那裡的人丁田畝一定要弄明白了。再擇一地,先試試,試好了,遍行全國。”他說得很有氣慨。
雍王慨然應喏:“臣弟明白。這攤丁入畝,也要分幾樣,江蘇與甘肅就不能一體。西北產糧不如江南,這丁銀之攤派,也要分情形。”雖情急,他也不是急昏了頭,還是有仔細計較過的。
胤礽點頭道:“正是。”
施世綸對於免去丁銀是贊成的,而且,剩下的丁銀是分攤到田產稅裡的,誰有地誰交錢,這是施世綸很滿意:“如此小民賴陛下生者多矣!”他為人正義,而且這份子正義也是有底氣的,他爹是靖海侯,施琅。
李光地悶不吭聲,聽這幾個人你一言我一語,心裡卻是大急。聽他們這意思就是叫士紳也跟著交稅了?你妹啊!找罵啊你們?!
李光地本以為他們是說出來過過嘴癮的,沒想到越說越像那麼回事兒了。去年年底他不過說了一句“江浙地靈人傑,多出進士,在朝為官者亦不在少數。括出來了隱田,還能收他的不成?括出來的隱戶,他有錢繳丁銀?”
結果這幾個人還真聽進去了,不但聽進去了,還拿出應對方案來了:沒錢繳的就先放一放,有錢人得出血了!
壞嘍壞嘍,李大學士悔得腸子都青了。早知道他就告老還鄉了,現在摻和了進來,真是晚節不保!
你查出隱藏的田產、戶口就得了,下面還要徵稅?這年頭讀書人、官員是有特權的。你當了秀才,自己就免稅,如果是進士或者是官員,能保家中一人到N人不等免稅,此外還有部分財產不徵稅的特權。
你現在要收回他們的特權?幾百輩子沒交過稅了,現在要從他們的口袋裡拿錢?有幾個會心甘情願的?他們還有知識有文化,有社會地位,還能影響輿論。
讀書人的嘴啊,比潑婦還兇殘的。潑婦也就是罵罵街,罵完就完,她也不能把你怎麼樣。秦檜、嚴嵩等人,名聲是怎麼壞的?還不是讀書人沒事幹,只好寫書來罵,一代人兩代人N代人只要書還在,就有人看,看完了就會流傳。
到時候這間屋子裡的人,一個也跑不掉,統統要被罵死!李光地心裡明白,所以在這件事情上頭,他從來都是隻打黑槍,態度極其不堅決出主意也不肯很用心。現在看情況不對,不能再划水了,只好挺身而出說明真相。
“此事急不得,”李光地想了一想,在這件事情上他看得更透徹一點,人老成精,歲數不是白活的,這事兒要是明著幹了,名聲就臭了,“看來是必要士紳一齊納糧完稅了?他們如何肯依?又如何顯得國家優待仕林?為官俸祿本就不多,再要納糧完稅,他們不肯出仕又怎麼辦?又有一等讀書人,自恃有才華,得一功名。現在要他們與民夫一般待遇,心中如何肯服?臣只恐物業沸騰。”
我可把後果說出來了,皇帝,您惦量著看吧。想改革,行,做好捱罵的思想準備吧。
最主要的是,施世綸在民間樹立了幾十年的口碑,士林說他不好,小民不肯信,他還是侯門之子,算是有背景有靠山。其餘幾個人不是皇室就是滿洲貴族,人家……就算改了,也不交稅。國家保護旗人,這是基本國策不動搖!身上還有文字獄這道護身符,不給罵。
剩下捱罵的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