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部分(第2/4 頁)
命策應。這回他更狠,選了軍中懂藏語的幾十軍士,跑去人家番部裡把準噶爾的使者給砍了,頗有點班超的味道。
打一巴掌給一顆棗這種把戲他玩得很是順溜,又請上司出來安撫,很快就把準部外圍勢力給清理了一遍。然後,他率軍渡江,直撲拉薩。
大策凌的後院兒起火了!
小策凌還想再拼一把:“先不管拉薩了,只要敗了這夥清軍或者斬了簡王,他們必得潰敗,那時候咱們再回兵,拉薩還是咱們的!”
大策凌冷靜地道:“來不及了,也打不下去了!連日來損兵折將,我們耗不起了。”
“他們也在死人!”
“他們死得起,我們死不起,”冷笑揚鞭,“看他們的大軍,分成幾部,每一部都比咱們手上剩下的這點兒人多!咱們的糧草也快不濟了。”嘆氣,他不是敗在智謀上,也不是敗在了膽氣上,完全是敗在了形勢上啊!
縱使大策凌有千般智計、小策凌有懾人勇武,在這樣的情勢下也只能敗逃了。俗話說得好,一力降十會,在國與國的戰爭中,這種情況同樣適用。
————————————————————————————————————————
“好一個嶽鍾琪!”胤礽擊節而嘆。兵部議功的程式還沒走完,胤礽已經在心裡認定他是一個將才了。而且——“頗有古之為將者之餘風!”
弘晨笑道:“恭喜汗阿瑪得一良將。”他是管兵部的,跟著來報喜,順便探探議功的章程。見胤礽這樣說,就知道這個嶽鍾琪是不可能被埋沒的了。嶽鍾琪出身夠好,雖然不是八旗,但是其父嶽升龍是為國立過功的人,父子兩人為官從未出過什麼紕漏,又有真本事,這樣的人如果不能出頭,那才是怪事。
就這樣嶽鍾琪子承父業,升做四川提督。
胤礽道:“簡王為部屬請功的摺子不日就會到了,到時候你少不得要與他打些嘴上官司的。”
“兒子省得。”
“除了隨軍將士,其餘督糧辦餉之人也不要忘了。”
弘晨陪笑道:“只怕這裡頭有些人不歸兵部管,須得吏部等處作結論。兒臣請汗阿瑪或指一大學士,或是讓太子來辦,要不就是您親自總攬,省得兒子跟吏部扯皮了。”
“唔,就讓太子去辦吧。”
“嗻。”
最先議出來的卻不是軍功,而是後勤們的勞動。京裡的人不知道前線的具體情形,須得等到大軍回來再調查。而後勤們的勞動都是看在大家眼裡的,前線從沒斷過糧,兵源也很充足。
這其中戶部主事的兩位四爺都受到了表揚,戶部各官員都在履歷上加了一級。這種加級有時候只是榮耀稱號,比如死了的石文晟,他死後全稱里加了七級。他本來就做過一、二品的大員,加七級……也就是個榮耀稱號了。
比較醒目的卻是四川巡撫年羹堯,此人督糧辦差盡心盡力,又被胤礽所欣賞,覺得他這人有能力、有傲骨,值得提拔。最難得的是,年某人還是進士出身,選了庶吉士的。
再者,簡王已經賞無可賞,除了給他的嫡次子一個貝子銜之外,給他的親戚年羹堯提一提官,也是無可厚豐的。年羹堯有能力,有膽氣,讓他做一兩廣總督,想必也不會誤國吧?
年羹堯原是文官出身,走文官的路子,實是情理之中。而以他的性子,到了廣州,正好壓一壓鄂倫岱。不得已把鄂倫岱也當了政治碑坊,胤礽心裡還是不大舒服的。
大軍先鋒抵京之時,皇室還沒有搬到暢春園,而根據今年的情形來看,大約就是勞完了軍,直奔塞外避暑了。
不出所料,各級軍官各各有賞,駐藏大臣也免了待罪之身,平安脫險,只是丟了差使而已。
與此同時,胤礽大封宗室,弘晰是已經有了爵位的不算,額外賞一處莊子。弘曈、弘晷、弘晨都沾光,俱初封,比起來弘晰是更辛苦的,卻與弟弟們一體,弘曈等還是沾了嫡出的光。還有諸皇弟中未得封者,俱是貝子銜。
各路將領,論功行賞,三軍士卒,也有賞錢。真是皆大歡喜。
當然也有皺眉的,允祥就是其中之一,他以軍功得晉為怡郡王。作為一個目光稱得上深遠的人,他不得不提醒胤礽:“只恐準部狼子野心,這一回把他打痛了,能消停一陣兒。就怕他好了瘡疤忘了疼,再行反覆。”
胤礽輕蔑地道:“沒個三年五載的,他這瘡疤好不了!縱使好了,哼哼,你以為我把嶽鍾琪放到四川是為了什麼?”川地本就不算太平,時時可以拿剿匪當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