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3/4 頁)
支軍隊的目的完全為了保護滿族親貴。禁衛軍全是滿人,他們待遇好,訓練好,裝備也好。袁世凱組閣後便向清廷建議,革命軍大敵當前,為了振奮軍心,為了鼓勵士氣,禁衛軍應該起一種倡導和示範作用,皇族大臣也該為臣民表率,所以應由皇族大臣率領一部分禁衛軍出征南方。
他的這個題目很光明正大,可是這樣一個提議,就足夠把載濤嚇得魂飛天外。載濤是出了名的膽小如鼠,他一聽袁世凱要點他為帥,立刻找到慶親王奕匡力,求他向袁世凱說情,這一遭免了他的“軍役”。
載濤這下子正好中了袁世凱的計!
袁世凱當然答應不調載濤上前線,同時也接受了載濤辭去軍諮府大臣的職務,並立即推薦自己的老朋友徐世昌繼任軍諮府大臣,於是禁衛軍的統率權也由皇族手中移轉到袁世凱手中了。
除了安置徐世昌為軍諮府大臣外,袁世凱又從漢口調回來馮國璋,委任馮國璋為禁衛軍軍統,以切實掌握禁衛軍軍權。同時調第二軍總統段祺瑞署理湖廣總督兼統馮國璋的第一軍。駐節孝感。
此外,袁世凱還把自己帶進北京的衛隊編為拱衛軍,派段芝貴為拱衛軍統領,負責北京城內的護衛責任,而把原來的禁衛軍調到北京城外駐紮。
這樣一來,紫禁城裡的滿清朝廷就處於袁世凱槍口的“保護”之下了!
袁世凱從歸隱洹上到臨危受命,再度出山,對他一生來說,是一個大轉捩點。人的際遇很微妙,袁世凱在這以前只是一個沒落王朝中的權臣,若清王朝繼續存在,他的功業最多也不過可望曾、左、胡、李,雖然他有野心,但也無法篡位;如今他置身於清王朝危亡的大變局中,這便給了他一個機會,使他可以無止境地發揮他的野心。
天下事往往是這麼微妙,一個人的際遇就是這麼難以逆料。。。。。。
次後,袁世凱公開宣佈,為了維護國家統一,儘早結束戰亂,由自己負責的內閣將同武昌之革命黨進行南北和談。
同時,下令前線之北洋部隊停止進攻!
萬眾歡騰,國家終於看到了和平的希望!
唯一感到不滿的。恐怕只有滿人,他們把袁世凱請回來,為的是儘快平定叛黨,穩固滿人統治。
但是袁世凱上臺後做的第一件事,卻偏偏是和革命黨人和談!
但是,滿人對此束手無策,不光是袁世凱已經控制了朝廷,而且袁世凱得到了全國一致擁護!
在袁世凱回京之後,北洋軍隊散發了傳單,威脅說如果袁世凱少了一根頭髮,士兵們會殺掉所有應該負責的人。袁世凱的軍隊已經公開打出“只認袁世凱”的旗號。
據說在前線。蕭天指揮的獨立混成十一協,已經去了滿清旗號,公然打出“袁”字大旗。
這是蕭天根本不把朝廷看在眼裡了,可滿清能有什麼辦法?袁世凱權大,蕭天無法無天更加出名!
清廷中的改革派,也就是立憲派同樣認為,袁世凱就是他們的代言人。立憲派的首領是張謇,成員大多為封疆大吏和各地的“諮議局”議員。
漢人更加擁護袁世凱,1909年袁世凱開缺回老家後,漢人把這看成是滿人打壓漢人的證據。袁世凱此時出山,漢人人心大振。
甚至革命黨人,居然也將袁世凱看成是革命的同路人。這其中就包括那個始終以“不和滿清妥協的革命家”自居的孫文。
這可以從孫中山1911年寫給倫敦金融家,要求英國“風險資金”投資革命時的一段話看出:
“北京周圍的七個師是由直隸總督袁世凱創立的。因為他被北京政府降級,所以,這些部隊對北京政府的忠誠度被大大打了折扣。雖然在他們與我們之間並未達成任何約定,但我們堅信他們不會為滿清政府賣命。實際上也將保持中立。。。。。。”
袁世凱,被孫中山作為投資籌碼開給了外國人。
京城裡的人也害怕戰爭,南北戰端大開,則天下再無寧日,尤其是旗人們更是害怕,若無袁世凱坐鎮,只怕革命黨殺到北京後,第一個就會要了旗人腦袋。
外國勢力是最支援袁世凱的了。
“還沒有比袁世凱更強的人出現。”
“未來的所有希望都集中於袁世凱一人。”
“能使中國避免出現一個混亂時期的唯一力量”。
“如果人們置袁世凱政府命運於不顧,讓可以引導到一個混亂局面上去的一些未成熟的或超出這個目標的政治企圖自由發展,則其危險將會更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