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2/4 頁)
,器修和意修一個算是修外功,一個算是修內功,在武林當中,也是有這樣的分歧的。當然,這種雙方自以為正統的分歧也會體現出很強大的對立,甚至表現出來的方式要激烈的很多。只不過,後來大家都認識到了各自的缺點,很多人開始內外兼修。
嚴格的說起來,秦逸凡目前還談不上內外兼修,更加偏重的依然是內功。在他的想法中,內外兼修不但做不到專精,而且還分散了精力,得不償失。那麼,想來在修道界應該也會有類似的想法出現,不知道他們當中內外兼修的人多不多。
不過,按照秦逸凡的觀點,真正的請教了一些器修和意修的區別之後,與其說意修器修是內修和外修的區別,還不如說是文武之間的區別。對意修來說,一直就是追求自己的境界提升,追求對塵世的領悟,追求對那些琴棋書畫醫卜星相的玄妙之境的意境,很有點文人妙筆生花做文章的感覺。
正統的佛道雖然注重內心的感悟,但依然對外功有很高的要求,這也是佛道持戒修道,積累功德的原因。只是,這種意境的錘鍊固然能將一個人變得十分的高尚,但卻少了一些武將們那樣的殺伐決斷。也正是因為如此,那些墮落魔道的很少是意修的修道者,大部分都是器修的人。
相對的,器修的人執著於法寶的強大,執著於攻擊和防禦的強大,則很有點武將的味道。只不過,所有的修為都體現在法寶的品級之上,卻是有些讓秦逸凡覺得不是很認同的一點,再強大的法寶,如果沒有與之相配的力量控制,那也不過是受制於器。
林秋露好像很明白這樣的道理,以前就評論過蜀山紫青雙劍劍是劍御人而非人御劍。但不管怎麼說,如果使用法寶之人的如果不能駕馭法寶,或者修為比法寶還差,但又貪圖法寶的品級,就會陷入一味追求強大法寶的歧途。元慶老道身上那麼多用不到的東西,說不定就是因為這樣的心態。
秦逸凡始終相信,即便是神兵利器,也是由人控制的。仙器之所以成為仙器,佛寶之所以成為佛寶,不是因為
身,而是因為他們握在仙佛的手中。不管在什麼時I是主要的。當然,秦逸凡也不是那種意修之人,一味的看低器修。
很奇怪,在這樣的時刻秦逸凡居然會想這樣的問題,不能不說秦逸凡最近也是有點被刺激到而略顯走火入魔。無時無刻不再期盼能找到變強的方法。
刺激他的,不是被秦小玲相救的面子問題,而是那種面對強敵的時候無計可施的感覺,在秦逸凡的軍隊生涯當中,還從來沒有過這樣過,即便面對再強大的敵人,也總是有面對的辦法,最少,還能夠逃脫。可是,那天卻是有點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困頓,相當的不好受。
而且,自從知道器修和意修的區別之後,林秋露就發現,秦逸凡好像突然之間換了一個性格一般。只是,在她和秦小玲的潛意識當中,竟然認為這很正常,好像這才是秦逸凡本來的性格一般,不能不說女人的直覺實在是敏銳。
菜刀一直在秦逸凡手中上下翻飛,速度快的有些看不清。從那天之後,秦逸凡就再也沒有讓自己的唯一武器離身,如果那天手中拿著菜刀,相信以菜刀的鋒利,破了那個和尚的金鐘罩不在話下。也就不會有秦小玲後來的磨難,當然,也同樣沒有後來的機遇。不過,以秦逸凡的性格,寧可一刀將敵人斬殺,也不願意要這種九死一生後意外的好處。
只是,不管怎樣說,秦逸凡現在就好像被修道的門檻阻攔,之差臨門一腳卻被拒之門外。但現在秦逸凡卻隱隱覺得有些幸運,幸虧自己之前並沒有一頭撞進去,否則,連這些所謂的器修意修的基本概念都沒有搞清楚,就算修道,也修的是一個糊塗道。
秦逸凡可以肯定,林秋露在修道奠基之前根本就不知道這些,而是因為師門的某些人發現她資質比較優秀,所以帶上山門,然後就開始囫圇吞棗的學習師門的基礎功訣。到了一定的時候,就開始鑄造劍胎,打造飛劍,這樣沿著師門長輩的道路一步步的走上來的。
這樣作並不是沒有好處,至少會安安穩穩一路平安。前人已經把他們這一系的修道門路探出來,他們要做的只是沿著前輩的道路,一步步走向前而已。但缺點卻是,除了眼前的這條路,估計永遠不會領略到其他道路的美景。
很多的武林門派,都是這樣的做法。開宗立派的先輩已然達到了那種登峰造極的地步,後人們卻很少有再開創的機會,即便有,也只是對前人的補充。
佛道在這方面,也是如此。拿佛門來說,所有的正統佛經幾乎在第一句都是如是我聞,我是這樣聽說的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