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最後的玩家》:股市莊家的輓歌
文/雲中客
當下股市火爆,股指打著滾往上躥,大有斬獲的投資者們個個樂開了花。但是中國的股市是在經歷過一段極為慘痛的下跌後才痛定思痛,孕育出如今這一輪大牛市的。股市初建時的過度投機,然後為投機付出沉重代價,乃至崩盤,最後汲取教訓,重建有秩序的理性市場。這種輪迴每一個證券市場似乎都概莫能免。
小說《最後的玩家》以一家上市公司為切入點,對股市從高度投機到泡沫破裂的全過程做了深刻的全景式描述,試圖從利益格局的角度,來解讀中國股市之所以一度群雄逐鹿、混亂不堪的內在原因。
小說主人公海歸學子丘子儀在朋友張吉利的安吉公司出任副總,運作上市和吸引外資。安吉公司上市後,總經理張吉利勾結民營資本錢彪,炒作自家股票。丘子儀和張吉利兩種經營理念發生激烈衝突。上市公司高管、操縱股價的莊家,乃至一心揩上市公司油水的大股東,在切身利益面前都醜態畢現。股市大環境的變化,再加上早年的恩怨,仇人落井投石,莊家終於資金面斷裂。錢彪棄莊逃跑,黑勢力的捲入,導致局面越趨複雜,最後終於釀成了各方“皆輸”的悲劇。
以股市為題的文藝作品近年來可謂不少,但是深刻剖析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作品卻極為鮮見,小說在講述一個通俗入世的悲歡故事時,對中國股市當初的種種不規範行為進行了很有見地的分析,字裡行間時時迸發出思想的火花,其中的“黑洞”觀點、“原罪”理論等,都是當今思想文化界所關注的話題。
中國股市曾一度“莊家”文化盛行,股民們都崇拜莊家,迷信莊家,認為股票“有莊則靈”。其實,莊家是操縱的代詞,莊家的興風作浪,是釀就股市苦酒的重要原因之一。作者在該書的“後記”中闡述說,取這一書名的意思是,隨著股改,中國股市的利潤輸送時代已經畫上了句號,開始走向規範,希望當年的股市操縱者,將是“最後的玩家”。
《最後的玩家》:股市是一個聚光鏡
“人生在這裡只有兩分半鐘的時間:一分鐘微笑,一分鐘嘆息,半分鐘愛,因為在愛的這分鐘中間他死去了。”這是左拉的話。這句話特別適用於身處股市的紅男綠女,股市裡的半分鐘冥想、一分鐘狂喜、兩分鐘愕然瞬間便重新整理你一生所有的記錄。
年前年後,沉寂已久的股市突然再度躁動起來。年前還笑逐顏開的股民們,伴隨2007年春天的來臨,卻迎來一個嚴酷的“倒春寒”。儘管如此,身邊“說股論經”的人仍呈幾何數字遞增,人們排著隊趕著趟到證券中心、各大銀行開戶,放眼一望,不是股民就是基民,尤其是基金市場,就像一張性感十足的豔麗紅唇,引誘無數渴望一夜致富的人赴湯蹈火,如飛蛾撲火勇往直前。面對狂跌的走勢,經過這麼些年摸爬滾打的股民們開始理性和成熟起來,他們沒有驚慌。
一個新的行業——理財師應運而生掛牌營業,理財概念作為當下時尚,被媒體廣泛追逐;一個現代人若是對理財一問三不知會被人當成笑話;財富觀發生重大改變,資金分配提倡分籃子理念,決不能再將錢放在銀行這一個籃子裡。有點存款後的人們開始用錢生錢,玩家越來越多,玩股票,玩基金,玩收藏,玩集郵,玩古董,一句話,玩生活。
曾幾何時,當股市狂風席捲中國大地時,有多少善男信女投身股海,演繹了多少股民的傳說和神話,演繹了多少數字傳奇和人間悲喜劇,多少渣渣股民的血汗錢不明不白就化為烏有,成為泡影,多少人一夜間變得口袋空空時對天無語,當然,也有見好就收的識時務者在小賺一把後暗鬆一口氣:幸好逃得快。成都,當年的紅廟子作為股市風雲的一個縮影儼然已經成為一個歷史記憶,但這個歷史性的記憶並未遠去。
還有一個鏡頭也是永遠的。1929年10月29日,紐約證券交易所裡所有的人都陷入拋售股票的旋渦之中,這是美國證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也是美國曆史上影響最大、危害最深的經濟事件,影響甚至波及西方國家乃至整個世界。此後,美國和全球進入長達10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一位攝影師從華爾街的上空下望,只看到被黑色星期二氣氛籠罩的金融精英們惶惶奔走如喪家犬。這一天,11個金融家為此自殺。
玩,也是有風險的,作一名玩家,也有不輕鬆的時候。尤其是盲目地玩,跟著別人玩,底子又不夠厚實、心理承受力又不夠強勁的人,要玩,一定要做好玩的心理、精神和經濟多重準備。近日,看翻譯家趙蘇蘇的新作《最後的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