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節 名士初現威(第2/2 頁)
西是什麼,是一份詳細的計劃書。計劃書的內容就是關於冬天可以讓百姓吃到菜的計劃書,冬儲之術。
重點在於,蘿蔔、白菜這兩樣菜的大規模冬儲。以及配發式限購的意見書。
冬儲這項技術是一個功勞,而百姓憑票按比例購買,這又是一功。在某些物資緊缺的情況下,配發是愛民價,多出的部分自然是數倍的價。
這一點,不僅令可以用於冬天的白菜,還可以用在鹽上。
再說這冬天吃菜!
在大明,冬天有菜。叫火炭暖菜,又叫火迫而生,品種有限,費用高的驚人。
這技術在漢代就有了,唐朝的時候,女皇武則天讓冬天牡丹開放,又叫炭灸牡丹。
這些全是頂尖貴族有機會享用的,普通的百姓根本就沒有可能。
白菜,蘿蔔在元代就已經有了,但明代初年,還停留在醃菜過冬天,或者是乾菜過冬的狀態,真正的冬儲要到明末清初才真正有,距離景泰二年這個時代,至少還在二百年之後了。所以白名鶴拿出的這方案很實用。
什麼東西最值錢,沙漠之中一瓶水貴過黃金。
在代宗朱祁鈺軟禁了自己的親哥哥,作上皇帝之後,百姓之中他最需要就是聲望。這個冬儲菜的方法,放在和平年代,也就是一個小小的建議罷了,口頭表揚一下就足夠。可在這個時候,這就是萬金難買的好東西。
此時,代宗朱祁鈺連殿試的題目都想好了。
就是從民生入手,展示自己一個愛民如子好皇帝的風采。
“臣,請旨。召白名鶴入京!”一直沒有開口的楊寧終於找到了說話的機會。和身旁的這兩位相比,他雖然是禮部尚書,可也只是一個興不起浪的普通大臣。
楊寧要召白名鶴入京!
聽到楊寧這麼一說,于謙立即說道:“不可,這進京一來一回,怕是花費時日極多。白名鶴拼上自己會試的資格為三十二村百姓解決春耕之事,這是大善之舉。”說罷,于謙向朱祁鈺一禮:“萬歲,臣請旨赴淶水一觀白名鶴此子!”
于謙要親自去,代宗朱祁鈺是沒有理由阻止的。
只說了幾句天寒地凍,於公要保重身體之類的關心話。倒是商輅在出宮之後,與于謙談了一路,商輅讓于謙好好看一看這個白名鶴,是不是可造之才。
當天下午,內庭就有文書派下來。
小太監金傑升了,直接跳過八品,升為七品首領監。只是眼下還沒有空閒的職司,所以暫時還在酒醋面局當差。
當差歸當差,卻是沒有什麼活需要他幹了。他的品階已經和這酒醋面局的首領太監一個級別了,自然成為了不管事,只拿錢的閒人。
金傑去見了金英,將這些事情講了。金英只說了一句話:“此人為名,你為利,倒也是可信之友!”
擁有不低於大太監王振權勢的,同樣身為大太監的金英經歷過多少事,他被關就是因為他力保當今太子朱見深。
另一邊,于謙親自去找白名鶴,手中拿著三樣東西。一是白名鶴寫的,又重新找人抄過的計劃書。二是大明皇帝代宗朱祁鈺打賞的地契還有幾錠黃金,地契可不是一個山頭,方園十里所有的山頭,只要白名鶴要,都歸他。
最後一樣,是于謙準備的一份考題。
不是讓寫八股文,只是讓白名鶴回答什麼是民生。不能寫,說也行。
輕車簡從,只帶了一個老家人與一個車伕,以及兩個護軍。身為兵部尚書,正二品大員出行卻只有這四個隨從,比起那些前呼後應的大臣而言,確實是過於簡單了。
但,他是于謙!
行至下泉山,山口多了一個石碑,很顯然是剛剛雕刻完成才立起來的,碑石上的紅布還掛在那裡,地面的鞭炮紙屑還在,石碑上的字型是魏碑體,寫著清泉山三個字,這字卻有幾分女子手書的感覺,顯得清靈秀氣。
步行進山,現年五十二歲的于謙依然身體硬朗。
進山道不到兩裡,那水渠邊上有人在渠旁拉著套索,不斷的有船逆流而上。說是山道,卻也不是那種需要登高的山,這裡還是屬於山腳下,群山東側。
再走不到一里,號子聲連綿起伏。
谷口,于謙看到一個青衫的年輕人坐在藤椅上,左手捧著一本在讀,右手邊有一個沙盤,正在手持樹枝代筆在沙盤中寫字,可眼睛卻在書上,沒有看著沙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