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第2/4 頁)
防火防刺的厚革料。冶金技術也已十分先進,不但能製出遠端銅燧,千斤鐵錨的技術,也能打造出堅固柔韌,輕薄的鋼葉。他們將革和鋼葉結合起來,製成革甲,給人和馬都穿上防護俱佳的衣服。馬的負重不但減輕了很多,抗打擊能力,持久力大大加強。
李友卯戰前制定的打擊朵顏的戰術,是針對重甲裝備的柺子馬,是以外圍作四層,第一道防線擊毀三成,第二道防線就有可能擊毀六成。便可以成功所以就將弩機設在二線上。可以將衝進二線的倖存者,射死。想不到一線本應該消耗的兵力,並沒有消耗一成,像一層薄紙,一吹就破。弩機發射著驚魂的長矛,射翻奇兵。終因數量過少,長矛也不多,而顯得勢力單薄。而三衛騎兵一旦展開機動靈活的避讓戰術。他的弩機由於笨重,來回轉圈瞄準,而累的汗流滿面。騎兵衝過二道防線,如兩群獅子投到了狼群中。三個萬人隊,扇形展開,快速疾奔,在三十里方圓的廣闊戰場上,橫衝直撞,入無人之境。李景隆阻攔燕軍的三道防線上的二十多萬軍隊,對朵顏的三衛騎兵來說,如同虛設。只見戰馬狂奔,馬刀映輝。成了一幅及其慘狀的戰鬥場面。
燕王的主力騎兵趕到時,但見到處是馬的屍體,人的屍骸。血流成河,慘不目睹。騎兵掃過,聲息全無。只有嗷嗷狂叫的狂風和傷馬悲鳴的場景。燕王看著慘烈的場面,心裡異常沉重。這那裡是打仗,這是在進行人類大屠殺,是在消耗大明的國力,犧牲將士的性命為代價的。
韓朝英說:“王爺,朵顏的三衛騎兵已衝破李景隆的三道防線,,兵至鄭村壩。李景隆的大營就駐紮在哪裡。”
燕王看了看正在清理戰場計程車兵,嘆道:“本王這麼做對嗎?”
韓朝英一愣,說:“這個麼?我們只是一介武夫,對大道理不懂。只知道誰掌天下,都一樣,只要一心為天下蒼生,無論身為百姓,還是將士,都回舍死報效。我們這麼出生入死,也是希望王爺將來龍登九五,為百姓造福,不再有戰爭、不再流血、不再被欺負。”
燕王苦笑道:“本王何曾不想休生養民?可是本王已經拉開了靖難之役,起兵容易收兵難!”說著拍馬跟了過去。
天色已晚,朵顏的鐵騎衝過三道防線,兩道封鎖線,衝入南營大營。三衛騎兵拉翻營帳,點火焚營。如殘風掃去般,凝成雪冰。朵顏大軍一舉衝破七座聯營,真是勢如破竹驚卷南營。燕王的鐵騎跟在朵顏三衛騎兵的後面,緊緊追趕,由於朵顏的的馬,是波斯馬,強壯彪悍,耐力驚人,戰力之大不得不令他吃驚。
眼看大軍已打了一夜,燕王怕三衛騎兵戰力透支,急忙鳴金收兵。在兩軍陣前,建起木樓,安營紮寨,一邊等待援軍,一邊修養。
也許是雙方都對決戰缺乏信心,第二天雙方都掛起了免戰牌。李景隆也在等待他的援軍,由於他有十幾萬大軍,分九路協助主力攻打北平,留在東線三十萬大軍,在阻擊戰中損失慘重,在援軍沒到來之前,他也不敢輕易冒險出擊。燕王的騎兵雖然不足對方的三分之一,但是戰鬥力強大,氣勢旺盛,他怕兵力透支,所以一面等待他的援軍,一面研究決戰的突破口。
一連三天,雙方都沒有動兵。都因為大戰來的太突然了,燕王也是因為他的騎兵行軍太快,將龍虎攻擊營落在後面,他的四十萬大軍也遠遠地落在後面,他不敢貿然出兵。李景隆更是吃了一次敗仗之後,緊守營門不出,一面派德州大軍急速增援,一面令滄州的徐凱、保定劉賓的軍隊火速趕來,一時間各路援軍組成一條條長龍,向鄭村壩方向彙集。
燕王的步兵雖遠,但是一體,經過日夜兼程,終於在第三天夜裡,趕到了駐地。燕王將步兵作為預備隊進行修養,同時將跟隨步兵的五軍將令以及朱能的騎兵主力調入一線,這樣總數相當可觀的騎,步混合軍團,就形成了。李景隆雖有六十多萬,但是騎兵總數不足十萬,僅依靠防禦,在戰爭中往往處於被動,很容易被對方集中力量一一擊破。
燕王趁李景隆等待援軍之際,便已兵分幾路,悄悄出營,在夜色的保護下,各奔前程。燕王才率領他的精銳騎兵出了營門。直奔李敬龍的大營。
此時李景隆也兵分幾路,也想趁燕王不備,攻打燕王大營。由於燕王主打以騎兵為主,步兵暫為預備隊鎮守老營。因此,他的攻防能力強。騎兵很快迎頭便遇上李景隆的偷襲部隊。燕王催動大軍,撲入南軍隊中。由於天黑,又全是步兵,怎能經得起燕軍的衝殺?鐵騎衝入隊中,左衝右殺,殺開一條通道,奔走而去。只丟下一路屍體,剩下計程車兵全都逃命去了。燕軍繼續奔襲,一路遇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