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武鬥又使省會搬到了石家莊。作為省會城市的石家莊僅只有37年的歷史,這是中國所有省會歷史最短的城市,這也是在華北大地實行“圈村”圈起來的城市,至今,石家莊市內還有48個以村建制的村莊,石家莊實可謂“天下第一大莊”。一個“城中村”、“村中城”的城市,一個沒有歷史的城市,文化的特質、底蘊、象徵、群體性的審美向度和素質等,便很難尋覓,也模糊不清。僅就用水終端管理上,就很混亂。比如,習慣了不掏錢用水的“村裡人”和“準村裡人”的城市人,向他們收水費或提高水價或說節水、保護水、管理水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無論是汙水資源化還是用水、節水的體制理順和嚴格管理上,河北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除此,由於經濟社會發展、人口增加,使河北省水環境承載能力大幅度下降,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20世紀五六十年代,河北全省每年用水40億噸,而現在每年用水2300億噸,超出本省水資源可用量100多億噸;那時河北只有3000萬人,現在河北6800萬人;那時,國民生產總值只有幾十、幾百個億,現在已有幾千個億……
河北“環京津”、“環渤海”的光環雖然始終未能顯現,但與京津同樣為水資源極度短缺的河北,卻為京津的水危機解困而一再地奉獻和犧牲。20世紀50年代幾十萬河北人民參加修築的官廳水庫、密雲水庫,分別分配河北用水每年3億噸和6億噸,1981年以後因北京乾旱,9億噸水的指標被收回,不再給河北了;救天津於水火的引灤工程將河北潘家口水庫每年10億噸的水給了天津;還有於橋水庫,建設時屬河北,後來隨薊縣劃歸了天津,但仍保留給河北每年供水6000萬噸。引灤工程後,這6000萬噸的水河北也不再享有;2008年“奧運”在即,極度乾渴的河北還必須動用崗南、黃壁莊、西大洋、王快四座水庫,調3至5億噸水給北京、保“奧運”。河北人說了,到時若急需,河北只留下城市用水,其餘全給北京。大洪水來時,為保京津,洩洪淹的全是河北。河北有個“四保”口號,即“保京津、保京廣鐵路、保華北油田,最後保自己”。“環京津”就得有這種責任,就得有這種服務,就得有這種高風亮節,就必須得有這種犧牲和奉獻!誰讓咱“環京津”呢?
我想,外省人羨慕的“環京津”、“環渤海”大約更多的是指對區域經濟的幅射和拉動作用,奇怪的是這裡卻是區域性貧困問題最突出的地方。河北省是全國東部沿海地區貧困人口數量最大、區域性貧困問題最突出的地區,全省共有國定貧困縣(區)40個,省定貧困縣12個,低於國家制定的貧困標準的人口460萬。其中環京津地區就集中了全省29個貧困縣,近300萬貧困人口。京津的高樓大廈、京津龐大的財富積累、京津令人眼花亂的繁榮,彷彿與周邊的這些貧困沒有任何關係。相反,貧困區的事情若有可能影響京津,那便是天大的問題。
我曾在貧困的張家口工作、生活了20多年,我目睹了許多這樣的事情:每年要吃國家財政補貼5000多萬元的張家口,因與北邊俄蒙接壤、1995年才讓開放的張家口,窮得連工資都發不了。
“環京津”的區域性貧困和脆弱的環境問題疊加在一起,不僅成為河北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更加大了河北生態建設的難度。
為了解決缺水問題,河北省也下大力狠抓挖潛、節水工作,並取得一定成效,但其畢竟屬於嚴重資源型缺水地區,挖潛、節水只能促進現有水資源的合理有效利用,解決不了整體性缺水問題,更解決不了發展用水問題。解決河北省水資源的匱乏狀況,最為有效的措施只能是實施跨流域調水,切實增加供水資源量。於是,河北對於南水北調,實在是誠意方殷,望眼欲穿。
河北:水環境惡化已難以逆轉(6)
南水北調工程是為緩解北方缺水問題採取的重大戰略措施,河北省是南水北調工程的主要受益省份之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成後,一期將每年向河北供水35億噸。遠期將達到40多億噸,加上南水北調東線調水,河北每年將獲得60億噸漢水和長江水(東線調長江水)。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乾渠自河南省安陽市豐樂鎮穿漳河進入河北省,沿太行山東麓和京廣鐵路西側北行,途經邯鄲、邢臺、石家莊、保定境內27個縣(市、區),於涿州市穿北拒馬河中支進入北京,河北省境內的線路全長464公里。從丹江口起點設計流量為每秒235立方米,到達河北時的流量為每秒50立方米。
天津乾渠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