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3/4 頁)
好幾起,引起了我空軍將士的極大悲憤。飛行員 更是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恨不得駕機硬撞,也要把 P—2V 給揍下來。可是除了雷達上的光點,我們連敵機的影子部看不到。
P—2V 偵察機的罪惡飛行,嚴重威脅了中國的國防建設,造成了政治上 的惡劣影響,理所當然地引起我黨中央、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高度重 視。日理萬機的周恩來,曾親臨我空軍某指揮所一個通宵,最後指示:“採 用一切方法將敵機擊落!”總參謀長羅瑞卿向全軍發出指令:“要以海底撈 針的決心打下敵機!”一時間,對付 P—2V 成為我軍防空作戰的中心任務, 如何擊落 P—2V 成了我軍必須解決的難題!P—2V 活動好像是神出鬼沒一般,但我軍很快就掌握了它的活動規律:它一般是在無月亮的暗夜人竄大陸,入陸的高度只有 200 至 300 米(目的是 儘量避開我雷達探測範圍),在大陸活動長達 6 至 8 小時,拂曉返回。它在 大陸定點、分段、計時作低空慢速飛行,航線曲折多變,通常在我重要城市、 空軍基地和高炮火力的邊緣透過,這樣既可以大量獲取情報,又能避免遭我 攻擊。如果碰上我戰鷹攔截,它能迅速施放金屬絲干擾和發射隱真示假訊號, 同時作不規則的航向、高度、速度機動。造成我機上雷達無法分辨目標,更 不能瞄準攻擊。這就是我戰鷹奈何不了它反遭它暗算的原因。另外,每週六 晚上,P—2V 都不出動,原因是為了讓那些不知哪一天就會見閻王的駕乘人 員醉生夢死,尋歡作樂!海軍航空兵某部指戰員經過戰術研究,認為 P—2V 利用黑夜掩護,是它的主要優勢,如果我們能創造條件,使它暴露在明處,它就不堪一擊了!這 話在理論上當然是成立的,但有辦法變黑夜為白晝嗎?海軍北海艦隊航空兵副司令員陳士珍,集中群眾智慧,經過苦心鑽研、 反覆計算,提出了—個使大家眼睛為之一亮的方案。他提出了用轟炸機在敵 機上空投放照明彈,猶如晴空霹靂一般,同時用殲擊機攻擊。這種多機種協 同,立體攻擊的方法立即得到上級的支援,並從部隊抽調飛機進行了“霹靂 攻擊”——夜空照明戰術的試驗,取得了初步經驗。1963 年 11 月,經總參 謀部批准,在山東流亭機場正式成立了海軍航空兵獨立第 5 大隊,專門訓練 “霹靂攻擊”戰術。此後,各航空兵部隊相繼成立了夜戰獨立大隊,刻苦演 練“照明”與“攻擊”協同作戰技術,並於當年 12 月 6 日起,擔負起暗夜打擊 P—2V 的戰鬥值班任務。 照明攻擊戰術看似簡單,其實非常複雜。它是在兩眼一抹黑的夜間低空條件下進行的,我機起飛後要始終保持無線電靜默(防止敵機竊聽而掌握我機動向),完全依靠雷達提供情報資料,由地面領航員單向引導照明機和攻 擊機,根據敵方的空中動態(方位、距離、高度、速度、航向),在同一時 間引導我機各就各位,佔據投照明彈和實施攻擊的最佳位置。敵機被照明後, 攻佔機飛行員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搜尋、發現敵機、實施攻擊並將其擊落 等一系列高難度動作。這就要求參戰人員個個技術過硬,配合默契,協同一 致。如果在行動中出現半點差錯的話,其後果不僅僅是前功盡棄,同樣也會 發生機毀人亡的悲劇。
1961 年 11 月 6 日 18 時 18 分,1 架 P—2V 飛機在黃海上空距遼東半島200 多公里時,被雷達發現。駐城子瞳高射炮兵群(由空軍高炮第 503 團、 探照燈兵第 402 團之七、八連和陸軍高炮 1 個團、6 個營組成,指揮員是高 炮第 101 師師長範震江)迅速作好戰鬥準備,在距陣地 40 公里時,指示雷達 突然開機捕捉目標。探照燈兵大膽將敵機放近至 5 公里時,才突然開燈,4 公里即照中目標,使敵機進入高射炮人力範圍。高炮群集中開火,一舉將其 擊落。從探照燈照中目標到飛機墜地,只用了 30 秒鐘,充分顯示了“快速近 戰”戰術的威力。總參謀長羅瑞卿親赴現場向作戰部隊表示慰問,並指示將 P—2V 型機組成員 13 具屍體,就近立碑埋葬,日後便於其親屬認領。這是我 軍首次擊落 P—2V 型飛機。該機被擊落後,國民黨空軍此種飛機時隔 7 個多月才恢復活動。其活動地區多在大陸沿海,有時採取直進直出的方法,儘量縮短在大陸的飛行時間。 同時,機上又更新了干擾裝置。1963 年,空軍認真貫徹羅瑞卿提出的“海底撈針”的指示,總結推廣作戰經驗,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於 1963 年 6 月 20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