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頁)
很差的公司裡面了。
在股市裡面,經常會發生上市公司遭受巨大虧損或者利潤增長了一倍這樣的重大事件。對於這種重大事件,如果股票的價格像小豬一樣反應遲鈍、沒有變化的話, 或者,本來什麼事情也沒發生,可是股市莫名其妙地暴漲暴跌,我們就把這個市場叫做“非效率市場”。那麼,什麼是效率市場呢?當股市發生好的或者不好的重大事件時,股票價格會迅速而且充分地作出反應,也就是股票價格會迅速地上漲或者下跌。這個理論就叫“效率市場假說”。
在美國,不僅大部分經濟學家接受了“效率市場假說” ,而且很多法學家也接受它,並根據這個理論來分析法律問題。因此,“效率市場假說”是一個影響很大的理論。
1970年,美國經濟學家尤金·法瑪創造出“效率市場”一詞,從而使“效率市場假說”廣為人知。而今,這個理論的內容已經不只是“股市是不是可以預測”的問題,而是包含了好幾個方面的內容。
首先,股市是不可預測的。理由其實很簡單:股市的變化是由新聞推動的,而新聞本質上又是不可預測的,股市也就是不可預測的。
其次,股市迅速而充分地對新聞作出反應。
第三,研究股市沒有用處。 “效率市場假說”認為,無論是技術分析,還是基本面分析都是沒有用的。為什麼呢?因為股票的交易量、價格、公司的財務報表、K線圖等等這些東西都是公開的資訊,誰都可以去研究它們,而且事實上,它們已經被無數人研究了無數遍,我們不可能再從裡面發現新的東西了。所以,再去研究這些東西就變成徒勞無功的事情。
有個流傳很廣的故事能夠很好解釋“效率市場假說”的這個觀點。西晉時有個大才子叫王戎,從小就很聰明。在他還是小孩的時候,有一天,他和一幫小朋友在外面玩,看到大路邊有一棵李子樹,樹上結滿熟了的李子。其他的小朋友都跑去摘李子吃,唯獨王戎沒去摘。大家覺得很奇怪,他說:“樹上的李子肯定是苦的。”大家不信,問為什麼。王戎說:“這棵樹長在路邊,誰都可以去摘。但現在樹上長滿李子,肯定是有人已經嘗過樹上的李子,發現李子是苦的。否則,這樹上的李子早就被人吃光了。”結果,摘下李子一嘗,果然是苦的。
股票的交易量、以往的價格、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等等這些公開的資訊就好像路邊李子樹上的李子,誰都可以去品嚐、去研究,而且肯定已經被品嚐過、研究過無數次了。因此,就算去品嚐再多李子,我們的發現也和別人的發現一樣,就是李子是苦的。同樣,就算我們再研究股市,我們也不可能從股市裡面發現新的東西。所以,研究股市是沒有用的。
“效率市場假說”對投資者個人與公司都有著重大的意義。
那麼,“效率市場假說”到底對不對,或者說股市到底是不是“效率市場”呢? 對於這個問題,經濟學家們已經做了大量的研究。他們的結論是,市場有時候是效率市場,有時候不是效率市場;在某些方面是效率市場,在另一些方面不是效率市場。
“效率市場”對於經濟的發展非常重要。如果股市沒有達到“效率市場”的狀態,那麼,它對經濟的發展會有很大危害。因此,政府應該採取措施提高股市的效率性,使它成為效率市場。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十七章 公司中的金融
要了解公司金融,我們先要分清公司與企業的區別。現在很多人把自己建立的企業叫公司。其實,公司和企業是有區別的。公司都是企業,但企業並不一定是公司。公司其實應該叫公司制企業。除了公司制企業外,還有個人獨資制企業、合夥制企業兩種基本的企業形式。
現在絕大部分的大中型企業都是公司制企業,同個人獨資制與合夥制相比,公司制有很多的優勢。
例如,法律禁止個人獨資制企業與合夥制企業公開發行股票,因此,在籌集資金方面,這兩種形式的企業受到很大的限制。當這兩種形式的企業因為擴大規模而需要大量的資金的時候,它們常常透過改制的方式,把自己變為公司制企業。這就是我們經常聽說的“改制”。變為公司制企業後,它們就可以透過公開發行股票的方式籌集資金了。公司公開發行股票後,就可以將自己的股票在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這種公開發行股票、並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公司就是上市公司。
公司的最大目的就是儘可能地多賺錢。公司管理人員面臨的第一大問題就是公司怎麼賺錢。公司賺錢的主要途徑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