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部分(第3/4 頁)
身子、不到三十歲就守寡、在小皇帝年幼的時候堅持每天帶著小皇帝上朝處理軍國大事,徹底導致李太后的身體機能混亂和老齡化。現在李太后是靠著藥物和保養才能勉強維持著身體,一旦藥物停止或者大病一場的話,李太后的身體就會馬上虛弱下來。李太后也深知自己有點力不從心了,所以也想好好休息一下,儘快恢復體質讓自己多活幾年。
從表面上看起來,張居正依然是說一不二的內閣首輔,還是依然的一言堂當家人。但是秦泰仔細打聽過一些變化,至少發現了三點變化。第一,張居正在民間和官場威信漸漸不如以前了。幾年前無論是學子還是官員,沒有人敢於在公開場合說張居正的壞話。第一是因為張居正是內閣首輔百官之首,更是因為張居正無論是威望還是品德,都讓人無懈可擊。可是現在私下或者半公開場合下,經常能聽見有人議論張居正,更有一些膽子大的官員或者學子說要聲討張居正。本來哪一個大人物不被大家議論過?可是從大家對張居正的稱呼上就知道了變化,當張居正剛成為大佬的時候,大家管張居正叫“張先生”,這是一種尊稱,更是代表大家把張居正當做一個前輩和師長。後來張居正成為內閣大佬後,大家稱呼張居正相公或者張相,此時大家已經把張居正當做一個政客來看待。當張居正成為內閣首輔特別是成為小皇帝時代的老師兼內閣主持者的時候,大家無論是公開場合還是私下都稱呼張居正“張師”或者“張公”。這種稱呼已經到了頂峰。張居正已經被大家神話,甚至於有一些學子把張居正抬高到和至聖先師孔子一樣的待遇。可是這些年有人叫他“張屠戶”、“張霸王”、“張一言”、“張不孝”等等。克萊大家從一味的崇拜張居正,開始找張居正的缺點甚至於開始反感張居正了。第二,張居正開始迷戀權勢,開始走上了和當初徐階、高拱一樣道路。他本人雖然還有道德底線,至少不會喪心病狂,可是已經開始管不住手下。一些親人或者手下人已經開始利用張居正的地位和權勢為非作歹。他們的行為不但影響到了張居正的正面形象,更加間接地影響到了張居正的行為。張居正漸漸不注意自己的私德,開始聽不進忠言。這樣下去就算小皇帝或者其他人不針對張居正,張居正也會遲早被自己害死。第三,張四維等人開始公開高調宴請同僚。馮保曾經誇口過,張居正在內閣說一不二,身為內閣次輔的張四維被張居正這個頂頭上司壓得說不出話來。張四維成為了一個擺飾,除了每天在內閣做木頭人外,一點實權也沒有。張居正也說過沒有他的放話,張四維這個助手屁也不敢放一個。可是如今乖乖地張四維不在沉默,開始拉攏同僚了。這個狀況一點也不簡單,要是沒有人在背後鼓動的話,張四維打死也不敢這麼做。而能夠讓張四維聽話和張居正作對的人不多,張四維敢這麼做只能代表背後的人至少不必張居正差。在這個時代敢於和張居正對抗的人只有三個,那就是李太后、小皇帝和馮保。李太后沒有這麼做,馮保不會這麼做,唯一的解釋就是這個人就是小皇帝。小皇帝在暗中鼓動張四維向張居正奪權,至少是變相讓張四維向張居正分權。天下聰明人不少,一些有眼力的官員就會開始向張四維靠攏。張四維從一個無權無勢的內閣次輔開始成為一個可以制衡張居正的大佬,看來張居正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
早在秦泰進京之前,黃錦就告訴秦泰一些宮中的秘密。雖然黃錦已經離開後宮不少日子了,但是不代表黃錦對於宮裡的事情一無所知。黃錦依然有一些徒子徒孫在宮裡擔任一些職務。這些人雖然不是很風光,但是他們依然有一定的本事,黃錦畢竟是曾經的司禮監秉筆太監,他們都會來請教黃錦。黃錦也從他們那裡得知一些宮裡的最新訊息,漸漸地成為了一個重新掌握宮裡訊息的知情人。黃錦決定在秦泰老家定居後,就把秦泰當做了自己人,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告訴了秦泰。如今的宮中雖然有陳太后和李太后,但是她們已經開始不管事了,王皇后想管事小皇帝不讓她管。所以現在皇宮中主子中小皇帝權力最大,陳太后、李太后和王皇后都算是宮中的女主人。小皇帝不可能直接插手後宮事務,所以宮中的權力幾乎又重新回到了司禮監。
第七回 真假公主七
司禮監現在有三個人各自當家執政,名義上的老大是馮保,因為他兼任著司禮監掌印太監的職務,這是後宮最大的官。張鯨是司禮監第一秉筆太監兼任宣旨太監,是司禮監第二把手。所謂的宣旨太監就是為皇帝宣佈聖旨的太監,本來不是什麼重要職務。但是小皇帝生性懶惰,他點名讓張鯨主持擬旨宣旨等一系列事務,也就是說所有的聖旨除了要內閣擬旨玩,其他所有的聖旨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