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部分(第2/4 頁)
道應該不是什麼問題。
畢竟,目前救國會在日本組建的**武裝實力也不弱,想控制全國可能不太可能。但只控制一個北海道,趙鐵虎覺得沒什麼問題。
聽完趙鐵虎的計劃,戶田之助也覺得趙鐵虎這種建議很有必要。如果未來九州島跟本州島,都有可能成為盟軍重點轟炸的目標,那北海道確實是個好去處。
最重要的,北海道還是日本非常重要的糧食主產區之一。拿下北海道的話,對於救國會而言,也等於擁有了一個基地,也有了跟政府討價還價的資格。
這也意味著,一旦這個作戰計劃成功,一直隱藏在幕後的戶田之助,也有機會正式走上前臺,成為反抗日本政府的首領。這對未來日本重建,也有不可預估的作用。
至少對戶田之助而言,這位當年的小俘虜,也將成為動搖日本根基的政治力量。反觀救國會發展壯大,對興華軍而言,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助力啊!
第三三七章 打響第一槍
為了獲取更多的戰爭收益,趙鐵虎對於興華軍跟救國會的安排,更多都是有序進行。在適當的時候,實施相應的作戰佈署,以達到戰爭利益最大化。
眼下已經在日本獲得眾多普通百姓支援的救國會,那怕組建了人數不少的**武裝,卻始終沒獲得作戰允許,很多時候這些武裝力量,都用於救國會的自衛。
正是救國會的這種低調,令原本對其有些擔心的日本政府,面對盟軍的壓迫之餘,也沒想過多實施打壓。畢竟,一旦國內亂起來,最得利的還是盟軍方面。
除此之外,救國會在很多真正的財閥跟天皇嫡系而言,多少有點‘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的味道。而且其成員大多都是日本最底層的百姓,那些自視清高的人又會過多重視呢?
只要這些人老實在窮鄉僻壤待著,日本政府裝作沒看見。可若是威脅到日本政府的統治,或許日本政府才會採取強硬的鎮壓措施。可眼下,明顯時機不對嘛!
畢竟,外部威脅未除,反倒掀起內戰的話,不是自損根基嗎?
此番美軍開始對日本境內實施多輪突襲,造成眾多無辜平民傷亡之餘,也給日本政府帶來了不小的善後壓力。要安置眾多災民,也給政府施加了不少的壓力。
結果剛剛上任的小磯國昭內閣,很快想到一個一舉兩得的辦法。那就是,將這些災民趕往救國會所在的地區安置。只把人送過去,剩下的事情政府就不理會了。
在小磯國昭等人看來,竟然救國會打著救國救民的旗號,那麼這些災民趕過去之後,相信救國會也不會見死不救吧?政府容忍他們這麼久,總要替政府做點事啊!
如果救國會不救助那些災民,那麼他們的口碑跟救國口號,就會受到政府方面的抨擊,讓救國會離心離德,徹底失去那些普通百姓的支援。
如果救國會救助那些災民,也等於替政府善後,政府省去諸多的麻煩之餘,也能騰出更多的精力應付眼下盟軍緊迫他們的局面。在日本內閣看來,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不得不說,這一招確實逼的戶田之助等人疲於應付。面對不斷湧入救國會防區的災民,救國會的管理也出現了不小的問題。最重要的,還是糧食方面的不足。
為了維持越打越大的戰爭局面,日軍在殖民地大肆劫掠之餘,對於本土的掠奪自然也不少。僅憑救國會所在的那些地盤,想養活這麼多災民,幾乎沒什麼可能。
好在戶田之助跟在趙鐵虎身邊很久,也知道有備無患的道理。早前在各根據地,也多少儲存了一批救濟物資。正是這批物資,讓救國會堅持到現在。
只是面對越來越多自發而來的災民,救國會的救濟糧也快頂不住。這種情況下,戶田之助只能發報請求趙鐵虎的支援。不然,大好局面就針功虧一簣。
那怕在戶田之助看來,這次是他們的危機,可何嘗不是他們的機遇呢?只要頂過這波災民浪潮,那麼由他領導的救國會,必將成為日本國民心中的救世主。
讓戶田之助非常感激跟激動的,還是趙鐵虎承諾給其調撥一千噸的糧食。有了這些糧食,至少能大大緩解目前救國會各地缺糧的情況。
甚至他人還在棉蘭老島之時,首批糧食已經裝船啟運。有了這一千噸糧食,戶田之助相信他們能挺過目前面臨的困境,甚至藉此獲得更大的崛起機遇。
聽到趙鐵虎讓其率領救國會的武裝,在北海道提前發動起義,戶田之助也知道,這是他跟救國會,真正走上前臺,正式跟政府撕破臉的節奏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