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第2/4 頁)
時候,所有本地的作坊主都撲街了。
高價收購農副產品和各種工業原料的後果也是抬高了當地手工業的成本,一進一出之後,所有的‘民族工業資本家’都破產了。
又不差錢的張博大量的高價收購破產作坊主的房產和地產,並在城外的新規劃區建設有當地優勢的棉花工業、毛紡織、絲紡織、甜菜糖、中草藥、水果罐頭、rǔ製品、釀酒(葡萄酒為主)水泥、玉石珠寶等近代化工廠。利用破產作坊主的上下游渠道和人脈,搞起了集約化的合股壟斷巨頭。那些曾經把持高昌各種行業行會的大人物如今都成為了高昌各個大工廠的邊緣化的小股東或基層掌櫃,交出幾乎所有渠道資源和資產之後,每年只能安心的領取股息分紅了。
雖然經濟上的鉅變導致了高昌的繁榮和順差(出口的羊毛10倍於進口的羊絨,交易額僅僅三倍。這種狀態類似澳洲的貿易順差)
第152章 高昌的衰落和中興(下)
() 時間回到張博初到高昌的時候。
“這裡還是很窮啊,基本都是土做的城牆,但是麻雀內臟到很全!”張博看著這個古老而又滄桑的城市不由得感嘆道。
登高眺望,高昌城平面略呈不規則的正方形,佈局可以分為外城、內城和宮城三部分,總面積約200公頃。外城牆基厚12米,高達11。5米,周長約5公里;夯土築成,夯層厚8—12厘米,間雜少量的土坯,外圍有儲存完好凸出的馬面。南面有三個城門,其餘三面各有兩個城門。有曲折的甕城。內城在外城中間,城牆全為夯土城,宮城在最北面,外城的北牆就是宮城的北牆,內城的北牆是宮城的南牆。
外城西南角的一所寺院,佔地近一萬平方米,由大門、庭院、講經堂、藏經樓、大殿、僧房等組成。建寺有四百年之久。寺院附近還汗多小作坊和集市。外城的東南角也有一所寺院,有一座多邊形的塔和一個禮拜窟(支提窟),剛剛建成沒多久。內城北部正中有一平面不規則略呈正方形的小堡壘,當地叫“可汗堡”。堡內北面的高臺上有一高達十五米的夯築方形塔狀建築物後來知道那是王家寺院的佛塔;稍西有一座地上地下雙層建築物,是一座仿唐代官衙的宮殿。也就是高昌王的王宮。
高昌回鶻王國時期,多種宗教並行,王室早期信奉摩尼教,後改信佛教,民眾則大多皈依佛教,同時亦有不少人信奉景教,拜火教、道教、薩滿教亦有信眾。高昌回鶻積極發展與周邊政權的關係,於遼太祖七年(913)入貢於遼。天贊三年(924),遼太祖西征,“遣兵逾流沙,拔浮圖城,盡取西鄙諸部”。隨後,遼於北庭置監國太師。遼聖宗於北庭築可敦城,屯以重兵,高昌回鶻遂為遼之屬邦(同時也稱臣於宋),遼設高昌大王府以羈縻之。不過,高昌回鶻與宋、遼的這種臣屬關係只是形式上的,而實際上仍保有dú ;lì地位。
大宋的商旅幾乎在過去的百年間,被西夏的党項人擋在遙遠的東方,基本沒有大型的穩定持續的商業活動,除了少數當地特sè產業基本都處於原始的純手工階段。
高昌回鶻在吐魯番盆地定居以後,其發展起來具有西域的特點的綠洲灌溉農業、畜牧業以及手工業的生產,都已基本上擺脫了過去在漠北時期以遊牧為主的內容。
在農業生產上,放棄過去在漠北草原上的遊牧生活而以經營定居的農業為主,地產五穀,產葡萄酒,在種植棉花並織成布方面有長遠的傳統,梧桐的樹脂稱為梧桐淚,可做藥用及工業上金屬的焊劑。在農業上利用水力,引導天山上的雪水以灌田園,造作水佑常�此�ィ�閿諏甘臣庸ぃ�虻刂埔耍�寐嬙嶄�錚�燦幸徊糠中竽烈怠U庵址稚⒙浜蟮吶┮蹈�疚薹ㄑ�釤�嗟娜絲冢��齦卟�吶┮滌玫匾膊還�100萬畝,大部分都是產量很低的沙化鹽鹼化的漠土、綠洲土。其中80%都只能用來放牧。北方水草豐美的草原基本都屬於擁有較強實力的少數民族部落。因為生產力的落後,後世烏魯木齊天山北面一代的草原和森林也少有人煙。因此面積超過大宋六分之一的高昌,其農業只能養活四百萬不到的人口。
在手工業上,絲織品有兜羅、錦、紵絲、熟綾。棉、毛織品有斜褐、白布、繡文花蕊布。礦物中有著名的硇砂,是一種氯化鈉,為制皮革不可缺少的原料。鐵製品中,回鶻人已有鑌鐵即鋼,回鶻人手工業cāo作的各種器械,許多得用鋼鐵才能製成。雖然高昌的商品種類繁多,接近千種商品,但是隻有很少的國產貨。大部分的金屬製品和文化用品都是進口的。尤其是消費量巨大的礦石需要從遼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