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第3/4 頁)
何命令都出不了相關衙門。
軍事上更是絕對壟斷,所有級別的軍官都要透過升龍軍事大學的考核才能任職,當然能透過的自然都是穿越眾信得過的得意門生和自己人。
宗教文化上全盤接受佛教和穿越眾推廣的資本主義原則和市民世俗文化,興辦大量的基礎教育機構(寺廟也是一種教育機構)提高識字率和推廣漢字,大量官商合辦公共文化設施(圖書館、博物館、劇院、公共浴室等盈利設施)用於洗腦宣傳。
力爭在十年之內,把大越國徹底變成第三個階段的商業殖民地,五十年內同化至本土的水平。
“其實國家和民族也是由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組成的,只要對付個人的馴服手段有用就能對付由這一類相同思想和文化背景的人組成的國家和民族。殖民地意識形態構建是一個很大工程,搞得好,就可以像英聯邦的那些殖民地國家一樣,即使主權剝離了,事實上還是自認為是女王的子民,認同感簡直比天朝的優待很多少數民族還高。當然了,在我們的手上要是搞得不好,也有可能那些數不清的反殖民化運動鬥爭為手段謀取權力的所謂民族英雄會跳出來搞風搞雨。”趙守忠談到一些殖民地意識形態建設問題的時候強調要想得到豐碩的果實就要治大國若烹小鮮,不能看的太難,也不能看的太簡單。
“一個人都很難搞定,我們要花費很多教育資源才能同化一個個人的意識形態,更何況一個民族,那十幾年的教育時間也是不能打折扣的。往短了說起碼要一代人的洗腦,往長了說可能要三代人才能建立一個比較佔據多數的親華社會,當年的rì本不就是佔據臺灣朝鮮等殖民地時間太短沒有多大效果嗎?”
“對付由豐富的民族文化和較長時間dú ;lì歷史的民族國家,當然要花足夠的時間,整根大腿肉要煮很久才能酥爛,但是對付還沒有封建化的落後地區,連原始部落習氣還沒有脫去的遊牧民族政權或奴隸制國家很容易同化,因為他們的思想就像一張白紙,不想那些封建化的民族國家還要費力的漂白然後在畫圖,這些落後的地區就像極薄的肉片,一涮就熟了。”
“是啊!那些周邊的國家因為靠近中國這個最先進的大國,所以封建化水平都很高,因此比較費力,遠離中國的東南亞和太平洋諸島還屬於蠻荒時代,可以不費多大力氣就能納入統治範圍。但是這種花費是可以得到回報的,花的越多,得到的回報就越多,不想花錢就白拿當地的財富,只有搶一次就走的克來武式低智商土匪才會做。”王能感嘆道。
“我們的起點就比一戰前甚至21世紀的大多數殖民者要高,溫和的殖民得到的財富遠比搶劫式殖民要多,長期投資才是利潤率最高的投資已經被無數投資前輩證明是唯一的真理。
至於弱者在強者變弱的時候沾點便宜,甚至趁火打劫也是人類甚至動物的本能,不需要過多的深究,只要我們始終保持強大,就不會出現什麼後世的篡改教科書之類的笑話。
只要我們始終保持強大,再怎麼有野心的二五仔也會被長期的力量差距磨滅野心,直至被徹底同化。在生產力落後的農耕時代,這一過程可能需要幾百年甚至千年,無數古文明證明的這一點,但是在資本主義的工業文明時代,百年就足夠了。這種效率上的差距和生產力上的差距是成正比的。”李基指出對付這些二五仔的最佳辦法就是讓他們始終看不到一絲鹹魚翻身的希望。
第一百零七章 蚊子和小國的奮鬥
公元1009年秋,越南前黎朝權臣、左親衛殿前指揮使李公蘊,乘前黎朝嗣主幼衝,篡奪皇位,建立李朝,國號“大瞿越”(??iC?Vi?t)。崇興大寶六年(1054年),李朝太宗李佛瑪崩,聖宗李rì尊即位,改國號為大越(??iVi?t)。1225年,掌握李朝大權的輔國太尉陳承與殿前指揮使陳守度,強迫年幼的女皇李昭聖讓位於陳承之子陳炬,建立陳朝,國號仍為大越。
大越國初期的疆域“北邊與中國毗連,大體和今天的越、中邊界相同,南邊以橫山(今義靜省內)為界與佔婆接壤。西部和西北部地區,是土、傣、苗等各個部落的故鄉。他們仍保持著自己的dú ;lìxìng,只是偶爾才向李朝進貢”(越南陶維英《越南歷史》)。其領土大體就是中國曆代王朝統治下的“交趾”故地紅河三角洲,只是現代越南領土的1/4。
代表封建貴族、官僚、大地主利益的大越國有過一千年的北屬中國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發達,國力相對優勢。統治者自居於“華”而視中國以外的鄰邦為“夷”,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