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頁)
,任由日、俄戰火蔓延,從旅順口一直到瀋陽。2005年夏天;當我專程來到瀋陽尋訪“九·一八”遺蹟時,正是這場日俄戰爭結束整整100年,但還有多少人能想起它、能提到它?
讀蔣廷黻的《中國近代史》,下面這段話簡要而通俗地敘述了日俄戰爭爆發前後東北的命運:
庚子年(1900年),俄國趁拳亂派兵佔領全東北三省。《辛丑條約》訂了以後,俄國不肯退出,反向我要求各種特殊權利。假使中國接受了俄國的要求,東北三省在那個時候就要名存實亡了。張之洞、袁世凱竭力反對接受俄國的條款,日本、英國、美國從旁贊助他們。李鴻章主張接受俄國的要求,但是幸而他在辛丑的冬天死了,不然東北三省就要在他的手裡送給俄國了。日本、英國看見形勢不好,於壬寅(光緒28年)年初,締結同盟條約來對付俄國。美國雖未加入,但表示好感。中國當時的輿論亦贊助同盟。京師大學堂(以後的北京大學)的教授上書政府,建議中國加入同盟,變為中日英三國的集團來對付俄國。俄國看見國際形勢不利於他,乃與中國訂約,分3期撤退俄國在東三省的軍隊。條約雖簽字了,俄國以後又中途變計。日本乃出來與俄國交涉。光緒30年(1904年)兩國交涉失敗,就在我們的國土上打起仗來了。
那一次日俄戰爭,倘若是俄國全勝了,不但我們的東三省,連高麗都要變為俄國的勢力範圍;倘若日本徹底的打勝了俄國,那高麗和東北就要變成日本的範圍,中國左右是得不了便宜的。幸而事實上日本只區域性地打勝了,結果兩國講和的條約仍承認中國在東北的主權,不過劃北滿為俄國鐵路及其他經濟事業的範圍,南滿包括大連、旅順在內,為日本的範圍。這樣,日俄形成對峙之勢,中國得收些漁人之利。(《中國近代史》,第150頁)
即便到了1931年,《時代》在報道“九·一八事變”時,著眼點之一仍是日本與蘇聯在東北的利益競爭與分割,並且是將其作為事件發生的背景原因的第一條,小標題是“市場與滿洲”:
滿洲、蒙古,實際上還有整個中國,對於日本,就像加拿大對於美國一樣,她的首要市場是糧食。未開發的滿洲,對於有人口負擔的日本具有特殊價值,在依賴日屬朝鮮之外,這裡是日本擴張的一個理想目標。蒙古這一在北平北部和西部的國家,生產羊毛、皮革、豬鬃、人織毛線、腸衣。許多世紀來,這些產品由駱駝長途跋涉南下運到原來意義的中國——如北平和天津的港口。但在蒙古和滿洲的北面,還躺著一個俄羅斯。多年來,蘇聯一直從它的那一面進入到中國。甚至就在上週,在日本軍隊採取突然襲擊行動迅速控制南滿鐵路地區並佔領瀋陽之前,俄羅斯對蒙古的控制正備受非議。俄羅斯已將皮革、羊毛、豬鬃運到莫斯科。這對貨物奇缺的日本和天津的貿易來說,是一沉重打擊。有日本商人為佔領瀋陽而歡呼,但不是對中國人的憤怒,而是出於對俄羅斯的恐懼。(《時代》,1931年9月28日)
封面中國 第五章(9)
100年前,日俄戰爭後,日本對東北的佔領在某種概念上說實際上已經開始。據《劍橋中華民國史》敘述,日本的滲透就是以管理南滿鐵路為標誌。中國領土上的鐵路,管理者卻是俄國和日本。戰敗了的俄國,交出的是它先於日本而蠶食的“一杯羹”,如今,它拿出來不過是要與日本共享而已,這正是崛起後野心勃勃的日本所需要的。《劍橋中華民國史》寫道:
日本在1906年建立了南滿洲鐵路株式會社以管理根據樸次茅斯條約由俄國轉讓的鐵路線,達到了向中國有效滲透的新水平。……滿鐵是按照日本商業法建立的一個合股公司,50%的股份掌握在政府手裡,餘額出售給日本和中國的投資者,但是在1906年10月5日最後期限結束前,沒有任何中國人購買股份。由於中國人缺席,公司就這樣全部歸日本人所有。
南滿鐵路株式會社的基地在大連。在滿鐵管理下,該城迅速發展成東亞主要商港之一和滿洲的門戶。從那個基地出發,公司幾乎像一個獨立政府那樣運作。最初管理鐵路的授權不久就擴大了。
……日本政府為保護它在關東租借地和南滿鐵路株式會社的權益,建立了關東軍。它的司令部設在旅順,它的各分遣隊駐在租借地以外。根據樸次茅斯條約,每公里鐵路線最多允許駐兵15名。這允許日本在和平時期有一個整陸軍師團駐在滿洲,這些部隊很快就成為日本滲入中國的先頭部隊。
具有一定政府功能的滿鐵株式會社,就這樣堂而皇之地在東北出現;日本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