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學友為伴,在豐富多彩的人生追求中體驗充實和愉快,讓所有的坎坷都變得微不足道,也讓所有的歧途都消失得無影無蹤。
(四)諍友
諍,辭典釋義為直言規勸。所謂“諍友”,就是勇於當面指出缺點錯誤,敢於為“頭腦發熱”的朋友“潑冷水”的人。陳毅元帥說過:“難得是諍友,當面敢批評”。大學生活中,你可以聽到很多的誇獎之辭,順耳之語,但能真正直言不諱地指出你的不足的朋友,卻是為數不多。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每個人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失誤總是難免的,只是因為身在此山中,而不識廬山真面目,很多時候往往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犯錯誤還不能自知。這時,如果有個旁觀者能在邊上客觀地指出缺點錯誤,定能使當局者少走很多彎路。
大學生活繽紛多彩,也有很多的誘惑:網路遊戲,泡吧,蹦迪……偶爾為之尚可,倘陷入其中,必然浪費時間,浪費金錢,也必然有害學業,甚至消磨意志,斷送大好前程。當你被這些誘惑所迷時,只有諍友才敢當面直言你的錯誤,才敢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些東西對你的學業的危害。
想看你笑話的人是絕對不會指出你的缺點的,他們甚至會用甜言蜜語來恭維你,討好你,迷惑你,以達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相反,那些品德高尚,用心仁厚的朋友,才能與你在道義上、學業上互相砥礪,互相提攜,不會因意見不一而分裂,不會因才華而嫉妒,不會因貧窮而嫌棄,不會因落後而厭惡。這種高尚無私的友情會體現在人生的每時每刻,尤其是當你有了缺點和過失時,“諍友”會給予及時的批評和指正。
唐代大文學家韓愈,才華橫溢,但不能耐心聽取別人的意見,且生活上有失檢點,喜歡賭博。他的好友詩人張籍並不因為韓愈才名遠播,就對他姑息遷就。他一再給韓愈寫信,直言不諱地規勸忠告,終於使韓愈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幡然悔悟,他把張籍引為生平第一至交。
人總是在心情不好時作錯事,或因為作錯事而心情不好,這時當然不希望有人再來說自己的錯誤。不是每個人都那麼有語言技巧,可以把教育別人的話說的悅耳動聽。所以,忠言往往逆耳,在你聽到諍友批評的話語時,當時也許會覺得很不中聽,甚至覺得難以接受。而人們的普遍心態是喜歡聽到好話。因此,諍友往往在很多時候被誤解,甚至在短時間之內不被接受。其實,只要靜下心來仔細想想,就能透過這諍言看到背後的難得。
關於友情(8)
張詠和寇準是好朋友。當寇準要做宰相時,張詠卻對同僚說“寇準奇才,可惜學術不足”,並直言勸說寇準“《霍光傳》不可不讀”,勸寇準不要做霍光那樣不學無術的人。寇準頓然大悟,勤奮學習,後成為一代名相。真是“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只有真正的好朋友才能這樣直言相告。
對待諍友,應該胸懷坦蕩,真正抱有一顆感恩的心,因為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是在阻止你少犯錯誤,幫助你早日實現自己的理想。交結諍友,必須要有正視自己缺點和改正錯誤的勇氣。一個“諱疾忌醫”者,是不可能讓諍友“刮骨療毒”的。真正的友誼不應該脆弱。面子算什麼,懂得認錯的人更被別人尊重。
諍友之間,知無不言,聞過即改;只有信任,沒有欺詐;只有激勵,沒有姑息;友情為重,不失原則;患難與共,決不苟且。諍友不會因為怕傷害“感情”,而明知朋友有過錯也不指出。諍友的批評是善意的批評,沒有虛偽,沒有客套。讓我們用敏銳的目光去識別諍友,用寬闊的胸懷去多交諍友吧,因為諍友是人生道路上的財富!
(五)密友
佛教的律宗的經典《四分律》卷四十一上說道:“難與能與,難作能作,難忍能忍,密事相語,不相發露,遭苦不捨,貧賤不輕。有此七法,名為親友。”親密無間的朋友,並不見得都要是刎頸之交,什麼事情都要生死與共,而是互相信賴的,不會被任何流言所幹擾;聽到有人誹謗自己的朋友,便千方百計的替他辯護,直到大家明白那是冤屈的為止。這樣的“親友”,便是我們所說的密友。
心理分析學家凱瑞?索克威茲指出,人需要密友,這是天性。我們從孩童時期就想要與人親近、想要被瞭解、被關愛。身在異鄉求學的大學生們,更是如此。遠離家人,在大學環境下的相對的孤獨感讓我們渴望擁有值得信賴的“密友”,不僅關係親密,更重要的是可以互相傾吐,自在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與恐懼,並且互相支援。
培根在《論友誼》中說道:朋友者,另一己身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