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2/4 頁)
為他扶正人生的座標,讓他在病中認識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在“愛心家園”中,他還幫助徐媽媽做病友的思想工作,鼓勵病友一起攜手挑戰艾滋病。 有一位因輸血感染艾滋病的大學生,來到佑安醫院“愛心家園”治療,疾病使他思想上的壓力驟增,雖是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卻沒有一點兒年輕人的活力,悲觀等死的陰影重重地壓迫著他。 餘波主動開導這個大學生:“人活一世就像一輛公交車,即使你的目的地是終點站,歸根結底也要下車的啊!就算我們比別人早下幾站,其實也沒有什麼,這不應該成為自己折磨自己的理由。要善待生命,就要從善待我們自己開始做起。與其悲悲慼慼,不如充實愉快地過好每一天。不要把自己的病情看得那麼重要,將注意力從自己身體上移開。像徐媽媽那樣,把幫助別人視為自己莫大的幸福和享受。” 當徐蓮芝知道餘波和他愛人之間的尷尬關係之後,便主動與他愛人交流溝通,電話中徐教授好心地勸餘波的愛人也來醫院做一次檢查,看她是否也感染上了艾滋病。徐蓮芝的好意非但沒有被接受,反而招來一頓怒罵。對此,餘波很是過意不去,讓徐媽媽不要再做他愛人的工作了:“這些錯都是我犯的,是我罪有應得啊!徐媽媽,你就不要再做小王的工作了,免得給你增加煩惱。” 然而對於徐蓮芝教授來說,最大的煩惱就是她擔心小王因此也會染上艾滋病的,因為餘波回國之後檢測出患有艾滋病之前這一段時間裡,他們畢竟同床共枕了好長一段時間啊! 餘波生命之燭終於燃盡。 在處理餘波後事的過程中,徐蓮芝教授終於說服了小王來醫院做了一次血檢。 可是血檢報告出來了,人卻不見了影兒。 徐蓮芝意識到小王肯定知道自己也染上了艾滋病,把她找回來,讓她住進“愛心家園”,成了徐蓮芝的一塊心病。 找了十幾天都未見結果,找遍全市二十幾家大醫院也無結果,徐蓮芝教授只好求助於報紙,在發行量大影響力也大的《北京青年報》上刊登了一則醫生尋找病人的啟事:“王紅:你的初檢已有結果,還需要複查確診,時間很寶貴,請速來看我,等你。徐蓮芝啟。” 醫生尋找病人的啟事收到了預期的效果,小王沒有想到徐蓮芝教授對自己這樣一個普通病人如此認真負責,她安排好孩子的生活事宜後,主動走進了“愛心家園”。 在“愛心家園”裡,小王同她丈夫一樣受到了徐蓮芝教授的熱情歡迎和精心治療。 同丈夫一樣,小王也是從一個打算用自己的雙手去結束自己的生命的艾滋病患者轉變成了一個善待生命對生活充滿信心的普通病人,轉變過程耗去了徐蓮芝教授不少心血,這一點,小王尤為感動。 但是,在艾滋病這個窮兇極惡的超級殺手面前,人類對生的渴望顯得那麼蒼白,王紅終於未能抵擋住艾滋惡魔的追殺,同她丈夫一樣,慘然倒斃在魔鬼的齒聲中。 臨死之前,小王最擔心的是她的孩子。 徐蓮芝教授送走了這對艾滋病夫婦之後,一顆無私奉獻的愛心又懸在孩子身上。 在此之前,每送走一位艾滋病患者,徐教授就主動地與他們的家屬斷絕了往來。她這樣做不是為了自己,而正是為了逝者的家人,因為艾滋病已經給這個家庭帶來了不少的痛苦和煩惱,病人一走,家庭也該恢復平靜,她決不願意看見因為自己的出現給那個曾經有過艾滋病傷痛的家庭增添任何麻煩。比如一個已經痊癒或者消失的傷疤,你還去揭開它幹嗎? 但這一次卻例外,因為有一個孩子,還不知道她是否是一名HIV攜帶者。 為了讓逝者在九泉之下放心長眠,為了讓生者明明白白地健康活著,徐蓮芝又想盡方法找到了餘波和小王的孩子,並抽取了血樣帶回醫院進行血檢。 孩子的血檢呈陰性,直到此時,徐蓮芝教授懸著多日的心才落了下來。   電子書 分享網站
耄耋老人——艾滋鬥士
第55屆聯合國大會主席霍爾克里曾經面對全世界的新聞媒體讚譽過一位中國人,他說:“知識是艾滋病的最佳疫苗。在中國河南,就有一位傾盡心血義務宣傳預防艾滋病知識的人,她的故事跌宕起伏,她的精神讓人欽佩不已……” 讓55屆聯合國大會主席霍爾克里欽佩不已的中國人名叫高耀潔,今年75歲,河南中醫學院教授,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河南省第七屆人大代表,九三學社成員。高教授不僅是卓有建樹的婦產科專家,腫瘤科專家,還是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艾滋病預防專家,被稱為中國民間防艾第一人。為了表彰高耀潔教授在防治艾滋病方面的傑出貢獻,世界衛生大會特地將2001年度“Jonathan Manm健康獎”第一次授予一箇中國人。Jonatha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