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考古工作者從地下挖出來的時候,瓷瓶仍完好如新,而它身邊的鐵瓶卻已鏽得不成樣子了。還是讓時間來證明一切吧!
聽我一通白話後,那父親對孩子說:聽聽老師說的,得受點啟發!
那孩子問我:皇宮裡不會就這麼兩個瓶子吧?1999…9…9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等待導演的日子
“萬般皆下品,惟有演戲高。”因為風光、逍遙,還能賺點俏錢花花,爽啊!
不知何時,這種思潮開始執著地勾引著一茬又一茬姿色尚存幾分者之心。許多當紅正熱、一夜成名的例子成了演藝圈的活廣告;無數黑心、白肺的演員速成班瞬時幻化為演藝“朝聖”者的收容所。說一千道一萬,大夥的根本目的無非是想得到導演的垂青,得機演一票戲。有了一顆熾熱的紅心,下面也就是等待了。
等待有多種狀態,但大家等待導演,怎麼看都像是守株待兔,說是兔子等狼外婆也行,總之是有希望但渺茫,雖渺茫仍執著。還能怎麼辦,找關係走後門不容易也與國家政策不符。如此說來等待的滋味不好受,那麼這種趨勢是咋造成的呢?恐怕與“聽說、據聞、據悉”等詞有極大關係,當然這些詞也是娛樂媒體最慣用的。
通常娛樂新聞都這麼說“聽說某導演閒來上街,無意中一眼便發現一清純嬌俏女子,於是乎久不開機的電影終於有了定心丸!”有些媒體還會變個花樣:“某紅星當初過著平常人的自由生活,某日到公廁出恭不小心撞上一自稱導演的怪人,接下來就身不由己,胡里胡塗進了演藝圈,連出恭這等急事都耽誤了。”當然更有吸引力的說法是:“據悉這部戲的導演有啟用新人生手的癖好,寧可新鮮,'生'都無所謂。”另據悉這導演也頗受菜市場賣西瓜的小貶歡迎。
著重說明一點,這樣的新聞以往風行,如今不時興了,取而代之的是“眾導演打破頭、撕破臉地瘋搶某紅星的檔期”,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影視劇中晃動的均是此紅星千載不變的嘴臉。彷彿演藝圈實行了計劃生育政策,新人新秀控制了出生率。雖然時不常也會有導演丟擲“網上選秀,廣徵賢人”的復古懷舊技倆,但最終還是原班人馬再上崗。其實這符合當前形勢,下崗再就業都不容易,沒有工作經驗的新手自然也就免談了,無可厚非!
文章白話到這裡,似乎已沒有什麼嚼頭了,說來說去“等待導演的日子”結果似乎只剩花兒都謝了,頭髮都禿了,所有等待的情緒都白廢了。其實問題還沒這麼嚴重,千萬別因我誇張的說法而退怯,國產影視劇年產量上萬部集,新人新秀總會有喝湯的機會,這其間機靈點的還可以製造點爆炸性事件、放點邪氣,媒體自然會聞風趕來的,想要出名還不容易嗎。當然,這裡絕非出餿主意教唆大家,我只是擺事實,講道理,往歪裡聽別怪我。這些辦法還行不通的話,咱還可以買部攝像機玩DV,別說自演了,咱還自導呢,這樣風光的例子也並不新鮮嘛。當不了好導演,還做不成糟導演麼,第一部片子咱就拍《等待導演的日子》,別弄錯了,是〃日子〃,不是〃月子〃,咱不侍候導演的月子!2001…12…9
風沙中的小資
“現在的影視劇可真難拍!”沙塵暴來襲的日子裡,幾位編導聚在一起望天長嘆,這幾位均是拍“都市風情”片的高手,一度還以“小資代言人”自居,他們的作品也著力道盡出沒於酒吧、寫字樓、專賣店的“小資”之情懷,末了卻只換來觀眾一句“胡編濫造”,問題是誰造成的呢?
風沙天,小資們好像都不出門,抬望眼,只看見幾個清潔工人在清掃大街。沒發現合適的例子,編導們只好憑著記憶細述小資特徵,再塑麗人倩影:清早起床,脫去破睡袍,換上高檔套裝(貼身“褲、罩”尤以名牌為佳,以防暴露時難堪)。冷傲地衝出家門,掙錢不多但決不素面朝天。衚衕口站定,肩挎小包,通常左手持精巧手機,右手握一美國蛇果,凝神靜氣準備打元的計程車(手機要帶鏈,蘋果決不能是富士、國光,是用手機還是蘋果“打”車按個人習慣而定)。
上得班來,時間尚早則穿越廳堂,如已遲到需疾竄旁門雜物通道。進了辦公區就直呼邁克、約翰、安妮、安吉拉等洋名(只在特定區域使用這幾個特定的專有名詞,否則在集市街頭容易引起錯認貓狗寵物的誤會)。
下得班來,飢腸轆轆也要逛逛街景、坐坐酒吧,吃塊精巧的壽司,喝口高價的蘇打水、檸檬茶。之後無視菜市場,直奔超市買幾片無土栽培的生菜回家,或開始一段網戀,或看張盜版盤以備第二天的談資(決不“媚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