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第3/4 頁)
在二點三萬光年左右。
蕭宇的目標恆星,是一顆紅矮星,它的質量,僅有一百八十倍木星質量,這個質量,僅有太陽的五分之一不到。
這個質量意味著極其漫長的壽命,在宇宙之中,有許多看似違背常理的現象。比如,恆星是質量越小壽命就越長,黑洞則正好相反,黑洞是質量越大壽命越長。一般的物質,總是體積越大質量越大,但是中子星和白矮星則不然,中子星和白矮星是體積越小,質量越大。
這顆紅矮星的行星,與其說是行星,不如說是伴星更加合適一些。那顆伴星,是一顆褐矮星,它達到了二十倍木星質量。因為質量太小,它無法透過氫聚變維持光度,無法成為主序星。不過在它們內部可以發生氘核聚變,所以仍舊有一定的能量從它內部輻射出來。這些能量,主要以紅外線的形式散發出去。
它並不放出可見光,所以這類褐矮星在宇宙中極其難以觀測到,一般透過引力擺動法和紅外波段的天文望遠鏡才能看到它們。
這一對星體,在宇宙之中,共同圍繞著一個看不見的點運轉。這個點,是它們的質點。
兩顆星體圍繞旋轉就構成了一個雙星系統,如果質量差距不是太大,那麼它們就構成了一個二體問題。與三體或者多體問題不同的是,二體問題已經有了明確解。蕭宇就看到,這一對雙星,正在遵循著可以預測的,穩定的軌道互相運轉。
在這個恆星系之中,出乎蕭宇預料的,竟然還存在著一顆巖質行星。這顆巖質行星的質量和水星差不多,它正在圍繞著這顆褐矮星運轉。
褐矮星被稱呼為“失敗的恆星”,它們是介於氣態巨行星與低質量恆星之間的一種星體,那麼,這顆行星的地位就很尷尬了。行星的定義中有一條,行星必須是圍繞恆星運轉的,可是褐矮星是否能稱為恆星,實在是一件很值得探討的事情。
“暫且不管褐矮星是否能稱為恆星,也不管這顆近似水星質量的星體到底是行星還是衛星,總之它們可以給我帶來充足的物資就行了。”蕭宇想著,將那個有些糾結的問題丟擲了腦袋。
除了這顆水星大小的星體之外,在這個雙星系統之中,還存在許許多多的小行星,數量預計可以達到一千萬顆。還有許多由可揮發性氣體構成的彗星,以及矮行星,微小的石塊等,共同構成了這個充滿活力的恆星系。
蕭宇的龐大艦隊,就冒著這些槍林彈雨,向那顆巖質行星前進。蕭宇將在這裡駐紮下來,藉助這裡豐富的物質資源,全面而詳細的梳理一遍自己目前的科技體系,同時,加快新科技的研發過程,在有了新成果之後,再為自己的飛船升一次級。
在前進的同時,蕭宇還操縱著裝備在飛船之上的望遠鏡,對周圍的星體展開探測。
“唔,這個雙星系統周圍的恆星型別,還是挺豐富的,那裡居然有一顆紅巨星……而且足足有十五倍太陽質量。這意味著,在不久之後它將發生一次超新星爆炸啊。那裡是一顆黃矮星,還有紅矮星……”
蕭宇一邊觀測著,一邊記錄著這些資料。
“恩?這顆恆星不對勁。”在望遠鏡的鏡筒轉到另一個方向,對準了一顆看似普通的恆星之後,蕭宇迅速的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
這顆恆星,只有半個。
在蕭宇的視線之中,這顆恆星只有一半發著光,另一半則是完全漆黑的,不僅是可見光波段,連紅外,紫外波段的光線都沒有。甚至,蕭宇連那裡到底是否存在著東西都不能確定。
“這是怎麼回事?宇宙之中,可能存在這種東西嗎?”這顆恆星,讓蕭宇大感震驚。如果宇宙中真的可以存在這種東西,那麼蕭宇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科學理論,都要統統推翻了。
那顆星體毫無疑問是一顆恆星,透過對發光的那一半的光譜測定,光度分析等,可以輕易的將它分辨出來。可是它卻只有一半發光。這導致它看起來就像是半圓的月亮一般,異常怪異。(未完待續。。)
第二百三十三章 收集暗物質
這顆詭異的恆星,和蕭宇的距離只有十光年遠。在這個距離之上,恆星只會以點狀亮點的方式被人看到,所以蕭宇一開始並沒有發現它的詭異,而是在運用瞭望遠鏡進行觀測之後才發現這一點。
半顆恆星,在宇宙之中可能存在嗎?答案是不可能。就算存在只剩下一半的恆星,它也會在自身的引力作用之下,迅速塌縮成一個球體。而且,這個過程是災難性的,在塌縮成球體的過程之中,會有巨量的物質因為撞擊被拋射出來。在蕭宇的推論之中,這將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