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3/4 頁)
區;同時,第一、第二航空母艦編隊駐防香港……
隨著法國被德國佔領,中國和日本不約而同的把目光投向了其遠東的殖民地――越南。
1939年十月二十五日,當日本軍隊剛駛離臺灣南部,中華帝國就以保護北部灣漁場及中國公民為由,令中國軍隊率先南下,第三十二集團軍的第一五六師、一五七師和第一五八師分別從三個方向進入越南,第一五九師和一六零師則由第一、第二航空母艦編隊護送,從海上進入越南。
中日之間在越南問題上,眼看就要有一場激戰了。可是令世界大跌眼鏡的是,1939年十月二十八日上午十點整,中日兩國外交部門同時對外發表了一篇宣告。宣告中說,經過中日雙方的協商,決定越南由中日雙方“聯合接收”,以北緯度為界,分為南北兩部分,以北為中國軍隊佔領地區;以南為日本軍隊佔領地區……
這樣一來,中國設立了安南省,而日本則獲得了一個向南發展的基地和跳板。
在日本軍隊偷襲珍珠港的同一時刻,進攻的矛頭急速南指――從本土列島成扇形向南擴張,由於英美準備不足,導致日本軍隊,如決堤之水,勢不可擋。
1939年十一月四日,日軍第18師團第23旅團在佗美浩少將的指揮下,從臺南乘船出發,沿越南東海岸向南航行。六日凌晨,運輸艦隊轉向西北,偽裝駛向泰國曼谷。至七日下午,在富國島西南海域突然改向,直向西南方登陸目標進發。
六日中午,英軍就發現了日本海軍艦隊,但是其指揮官命令不許挑起事端任憑日軍行動。七日拂曉,佗美浩少將率軍在空中火力的掩護下,在吉打近魯登陸,並迅速佔領了三個機場和克拉地峽。同時,日軍飛行團又對馬來亞和新加坡的海軍基地實施了轟炸。日軍越過克拉地峽後,拆毀邊境路障,進入吉打省,沿西海岸的鐵路和公路向南推進,迅猛插入退卻的英軍行列。
而英軍則節節敗退,企圖憑藉山路隘口、河流並在沿途破壞橋樑、道路,進行遲滯作戰,爭取時間加強南部防禦。日軍則採取輕裝猛進,近戰夜戰、陸上穿插迂迴,海上分段蛙躍的多種作戰形式,追殲南部的英軍。
日本海軍在馬來亞海戰中僅以損失四架飛機,負傷二十一架,戰死二十一人的微小代價,擊沉了英國遠東艦隊的主力“威爾斯親王”號和“反擊”號,英軍的陣亡將士達八百七十人。這樣的戰果實在令日本人興奮,日本天皇立即宣山本五十六入宮,當面賜予評語:“聯合艦隊航空戰隊殲滅英國遠東艦隊主力於南中國海,宣揚武威於中外,朕特嘉獎。”
十日,遠在倫敦的英國首相丘吉爾正在床上處理公務,他床邊的電話鈴響了。電話裡傳出第一海軍大臣有點奇特的、帶有咳嗽和吞嚥的聲音:“首相,我不得不向您報告,‘威爾斯親王’號和‘反擊’號都被日本人擊沉了――我們認為是被飛機擊沉的,湯姆。菲利普已經淹死。”
“你確信這是真的嗎?”
“一點沒有疑問。”
丘吉爾痛苦地放下話筒。此刻,他似乎感到末日即將來臨,好半天才自言自語道:“這意味著我們失去了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制海權,我們在遠東的那幾個殖民地死期不遠了。”後來,他在回憶錄中這樣記道:“在全部戰爭過程中,我從來沒有受到過比這一次更直接的震驚。”
在珍珠港事件之後,英國的遠東艦隊也被擊潰了,這在戰略和戰術上都發生了深遠的影響。
就戰略而言,馬來亞在戰前是大英帝國侵略亞洲各國和爭霸東方的重要據點,在航海、經濟和軍事上都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為了試圖阻止日本南進,英國把“威爾斯親王”和“反擊”號當作“無敵王牌”,派到遠東來,一則顯示威力,二則加強實力,不料太平洋戰爭開戰僅三天,兩艘就悲慘地葬身海底,其後果正如丘吉爾一語道破的那樣:“當我躺在床上輾轉反側時,可怕的訊息死死的糾纏著我。無論是在印度洋和太平洋,都沒有英國或是美國的主力艦……在這海潮遼闊的大洋上,日本至高無上,而我們無論在哪裡,要麼十分微弱,要麼就是空白。”
當日本海軍掃除了盟國海軍部隊這一海上攔路虎之後,其南下步伐愈發不可阻擋,馬來亞作戰所面臨的困難,也隨之煙消雲散。所以,後來日軍多次向馬來亞進行的海上運輸,均告成功。陸上戰鬥也以決堤之勢順利進展。伊藤正德說:“完全可以這樣說,在馬來亞海面一舉擊沉英國艦隊的海空軍的功勳,就在於它一日之間奠定了南方作戰的整個戰局。”丘吉爾後來在他的回憶錄中無可奈何地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