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1/4 頁)
“你們誰敢!”毛文龍顯出恐慌。
趙可懷上前一把抓住毛文龍,但是被他掙脫。毛文龍畢竟是一員武將,趙可懷又有些怯場,幾次三番難以將他治服。袁崇煥向祖大壽遞了一個眼神,祖大壽早已領會,上前協助趙可懷將毛文龍按住,捆綁起雙手。
毛文龍大叫:“來人哪!快來人!”
可是,他的侍衛早被袁崇煥除去,哪還有人前來相救。
袁崇煥威嚴地吐出一個字:“斬!”
祖大壽同趙可懷將毛文龍推出門外,趙可懷揮動上方劍,眼見得毛文龍的人頭滾落塵埃。
袁崇煥在毛文龍衣服上揩乾淨劍刃上的血跡,臉上閃現出勝利者的笑意。
毛文龍被殺的訊息傳到北京,正在進早膳的崇禎帝,不覺失手將御碗墜地,感到萬分意外與駭然,許久沒有說出話來。
報告資訊的王永光說道:“萬歲,毛文龍牽制建匪屢立大功,袁崇煥擅殺大將,實乃親者痛仇者快,且分明是為建匪張目,理當逮京問罪。”
崇禎氣得咬牙切齒:“袁崇煥也太狂妄,毛文龍便有罪亦當由朕發落,這豈不是為建匪幫忙!”
“萬歲所言極是,”王永光正想借機除去政敵,進一步奏道,“毛文龍被屈而死,皮島將士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終日。大將孔有德、尚可喜擔心下一步輪到他們,帶兵投降了皇太極,有些不想投後金的將士,逃向山東登州、萊州等地。數萬大軍轉瞬間冰消瓦解,袁崇煥犯下了難以饒恕的大罪。”
崇禎帝認為王永光所奏有理:“既如此,就著卿為欽差大臣,去往寧錦宣召袁崇煥回京問罪。”
“臣領旨。”王永光分外得意,因為袁崇煥終於敗在了他的手下。
御前太監進內稟奏:“萬歲爺,給事中許大人求見。”
“好,來得正好,朕正想找他算賬。”崇禎傳旨,“宣他進見。”
王永光知道許譽卿必是為袁崇煥保本,擔心崇禎變卦。就想盡快造成既成事實:“萬歲,臣還要做出發準備,就先告退了。”
“莫急,且聽聽許譽卿有何話說。”崇禎不讓他離去。
許譽卿進殿後叩拜已畢,崇禎便口氣冷冷地發問:“許譽卿,你可知罪?”
“臣愚蒙不知,請聖上明示。”
“朕再問你,見朕所為何事?”
“臣是為袁崇煥而來。”
“著哇,袁崇煥擅殺大將,犯下彌天大罪,皆因你舉薦所致,難道還不知罪嗎?”崇禎怒視。
“臣以為袁崇煥非但無罪,而且有功。”許譽卿在得悉毛文龍為袁崇煥所殺後,就感到情況萬分不妙,崇禎說不定就要問袁崇煥一個斬罪,而自己也難免連坐,所以急急趕來。意欲搶先一步穩住崇禎,不料還是來晚了,他見王永光得意的臉色,就知形勢不好。
崇禎一聽倒愣了:“卻也新鮮,你說說看,袁崇煥他有何功可言。”
“萬歲,建匪兵伐朝鮮時,毛文龍不出兵迎戰,而是望風而逃,致使朝鮮忍辱臣服後金,使我朝少一屬國,毛文龍其罪當誅,此其一。三萬兵卒,詐稱二十萬騙取國家糧餉,不為國家出力,這種悍將要他何用,此其二。毛文龍擁兵自重,後金大軍都奈何不得他,我朝要治其罪亦難將其制服,袁大人以智取之,實為萬歲分憂,豈不是有功於朝廷。”
崇禎覺得入耳,竟一時無言。
許譽卿接下來說:“袁崇煥幾次大敗後金,擊傷努酋,又將皇太極擊退,如此國家柱石之臣,遍觀我朝何人可比。試問萬歲,若召回袁崇煥下獄,誰是繼任之人?後金若長驅直入,何人能在寧錦拒敵?”
這番話還真把崇禎給問住了,是啊,不用袁崇煥已再無大將可用。
許譽卿看看王永光,又將他一軍:“除非王大人親自掛帥,到寧錦前線接替袁崇煥。”
王永光怎敢到那炮火連天的戰場上去玩命,忙不迭推辭:“這可使不得,下官不懂兵法,會誤事的。”
崇禎此刻的心情已完全倒向許譽卿一邊,雖說對袁崇煥猜疑加不滿,但眼下用人之際,他吩咐許譽卿:“許愛卿擬旨。”
“臣在。”許譽卿緊繃的心情已是放鬆許多。
崇禎口述道:“薊遼巡撫袁崇煥持上方劍斬殺毛文龍,朕心甚慰,殊堪嘉獎。毛文龍擁兵誤國,理應誅之。卿且安心任事,不使建匪越過寧錦一步,更盼早日收復失地。”
崇禎的聖旨送達寧錦前線後,袁崇煥久懸的一顆心才算落下來,半個月時間裡茶飯